郭颖洁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然而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例如分析一篇小说,有些教师不去注重遣词造句的灵气,布局谋篇的匠心,而是简单地把完整情节“肢解”为若干部分,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逐渐模糊了用以感知的完整情节与形象。因此,本文尝试以“镜头”的方法去探求阅读文本中所蕴涵的场景、人物和情境之间的关系,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
一、文本中的有趣镜头
1.我们先来看李森祥的《台阶》中,父亲“脚”的镜头: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这一段读起来言辞朴素无华,却充满着对父亲一双赤脚的悲悯与心疼。该镜头聚焦在这双脚上的“干沟”、“沙子和泥土”,洗来洗去,总还是“黄几几”的。仅仅一个“脚”的镜头,贫苦艰辛的农民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2.在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镜头也无处不在: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是一个精彩、经典的镜头,瀑布一样的藤萝,有“深深浅浅的紫”、有“点点银光”,色彩和谐十分可爱。“挑逗”一词用得极好,充分呈现了藤萝的灵动美感。宗璞笔下,眼前的藤萝不是花儿,仿佛是个活泼美丽的小女孩。
在名篇佳作中,如此精彩的镜头不胜枚举。若我们的学生没有掌握“镜头”阅读方法,教师也不能运用“镜头”教学方法,当面对长文阅读时,是非常棘手和吃亏的。在师生眼前,这番“长篇大论”无法提取重点、难点和精彩部分,造成“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现象,那么文本中的匠心和精髓,大概是要被埋没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了。因此,提炼精彩镜头,聚焦主体本身,方能化繁为简,感悟语文大美。
二、“镜头”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作为教师,我们所面对的课文多数已被名师名家反复讲演、推敲过,若想自己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须得从独特的角度思考文本,宏观到微观、整体到细节,这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以下列举我在“镜头”教学法上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与实践。
(一)《项脊轩志》——“影”中情味
师:“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一句在文中显得如此唯美,大家能否再举出几个已学课文中的“影子”吗?
生:我记得《记承天寺夜游》里有一句“盖竹柏影也”,是作者在写深夜庭院中的美好景色。
师:说的非常好,苏轼与张怀民这般闲情雅致,把竹柏的影子也能写得十分绰约动人。还有吗?
生:老师,我认为《天净沙·秋思》也描写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师:很好,能具体说说吗?
生:首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交代了人物所处的悲凉环境,黄昏的时候,只有一人一马在渐渐走远,影子映在地上,被夕阳拉得很长,真是非常孤独寂寥了。
师:太厉害了,你把马致远的游子愁绪都表达了出来!那么请大家回到我们本文这句“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些影子有什么深意吗?
生:幽兰、翠竹、桂花这些植物在古诗词中都象征着志向高洁。
生:这些树木,让我看到了一个读书人的高雅志趣,能喜欢这些不俗的植物,作者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吧!
师:分析得很好,所以这不仅是一个志趣高洁的文人身影,更是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身影。还能从文中看出什么呢?
生:他家房子不大,书架上却堆满了书籍,他应该很想施展抱负!
生:我同意,归家曾经是显赫一时,后来家道中落了。如今修复后的项脊轩看起来高雅怡情,但作者还是会感慨当年家中的盛景吧。
师:非常好,那你们能总结一下,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身影呢?
生:老师,我看到了一个苦中作乐的无奈、孤独的身影。
师:谢谢你,很棒!
生:老师,我还看到了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的影子。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这里写出了夫妻举案齐眉的快乐时光。
师:很好,提起妻子的逝去,归有光并没有表达出巨大的哀恸和撕心裂肺,只是三言两语间,回忆和夫人的恩爱时光。一句“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写得凄婉动人,淡淡的文字饱含着对爱妻的思念。
(二)《一棵小桃树》——有趣的“称呼”
师:在本文中,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是逐渐推进的,对小桃树的称呼也是不同的。请大家找一找“我”对小桃树的称呼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生:文章前部分基本上用第三人称“它”来代指小桃树。
师:抒发的情感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认为作者写记忆中的小桃树,开始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是一株树而已,就用第三人称“它”来替代了。
师:对,这时候作者的情感还没有展开。請继续。
生:接下来就是奶奶带回来桃核,嘱咐我把“它”埋在土里能带来好运。从此,我觉得作者开始真正地关注了小桃树,期待“它”长成后为我带来好运。
师:很好,此时作者的情感开始转变了。
生:后来,“它”长得很委屈,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样的桃树没出息,可是我执着地等“它”开花结果。因为小桃树寄托了我的梦想,和原来不同了。
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后来作者到城里上学,奶奶去世了没能看到最后一眼。又看到小桃树竟然长高了不少,才知道是奶奶一直悉心照顾、呵护的原因。
师:所以,你能说出“它”又被赋予了什么吗?
生:是奶奶的爱,小桃树上承载了奶奶的爱,睹物思人,作者仿佛看到了奶奶。
师:很好,我们又为“它”增加了一分意义。那么接下来,作者对小桃树的称谓有没有变化?
生齐读:“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我亲爱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师:是的,我们发现,作者对小桃树的称呼突然变了,变成了“你”,变成了“我亲爱的”,甚至是“梦的精灵”,该怎么理解呢?
生:小桃树寄托了作者儿时的梦想,更承载着对奶奶的回忆,“它”不是一株柔弱的树,而是作者最亲密的伙伴!
师:不错,理解了称谓的变化,也就感悟到了作者对小桃树逐渐深厚的感情。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