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龙
岭南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其不仅是广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岭南舞蹈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岭南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在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已经逐渐认识到舞蹈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传承和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了促进岭南舞蹈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化研究,为岭南舞蹈文化的良好传承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岭南舞蹈的基本艺术形态
受到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岭南地区人们在发展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形态迥异并且表达形式也相对丰富,其中的情歌舞就是对浪漫爱情最直观的反映和称颂,酒歌舞则表现出对丰收喜悦的刻画,对岭南地区人们热爱劳动和热爱生活的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现[1]。这些舞蹈形式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岭南人的思想文化,蕴含着岭南舞蹈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当前广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加强对岭南舞蹈文化的重视并积极探索传承和保护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促进嶺南舞蹈文化的良好传承,还能够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进而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效。
二、岭南舞蹈文化艺术的思想内涵
对岭南舞蹈文化的艺术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其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对其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水”动舞境。岭南地处亚热带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水域景色优美,在岭南人们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过程中,将水乡文化的特点融入到舞蹈艺术中,使岭南舞蹈文化彰显出独特的神韵和艺术魅力。所以对岭南舞蹈文化进行研究,应该从岭南地区的水文化入手进行分析,把握水环境对岭南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作用,形成对岭南舞蹈文化的深刻认识[2]。
其二,“绿”唤精神。“绿”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是对时代价值和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思想特征的直观反映。岭南地区的舞蹈创作也具有一定的“绿”文化思想,蕴含独特的生命价值,在舞蹈中彰显出生机和活力。如《叶之韵》创作中就应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舞者对“生命”、对“绿”的情怀,在舞蹈中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
其三,“侨”之特色。岭南地区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地,因此受到“侨”文化的影响,岭南舞蹈的创作也表现出一定的“侨”文化特征,在部分舞蹈艺术者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背井离乡”或者“衣锦还乡”的重要文化思想,并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对其进行解读,借助舞蹈艺术形式将文化思想表现出来,成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如舞蹈《印象咏春》就反映了海外华人致力于将咏春拳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的故事。
其四,“新”中变通。岭南地区舞蹈文化的发展不仅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同时也不排斥西方外来文化,而是力求在凸显岭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将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融合进舞蹈艺术中,彰显出舞蹈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岭南文化特色在岭南舞蹈文化艺术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显现[3]。基于岭南舞蹈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要想实现对岭南舞蹈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就应该在全面分析和了解岭南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把握岭南文化特色,进而以岭南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对舞蹈文化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探索更为科学的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途径,促使岭南舞蹈文化在新时期真正实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
三、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对岭南舞蹈进行传承和保护的策略
在广东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日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近十年来,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岭南舞蹈大赛已举办了五届,在新时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岭南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纵观岭南舞蹈传承和保护工作现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整体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舞蹈传承和保护工作者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岭南舞蹈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其在新时期的良好传承和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一)加强岭南舞蹈文化宣传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介传播形式的变化,在传承发展岭南舞蹈文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引入到岭南舞蹈文化的宣传工作中,增强岭南舞蹈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岭南舞蹈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实践中,为岭南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良好的支持[4]。如在宣传岭南舞蹈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上共同宣传岭南舞蹈文化,增强文化宣传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促进文化宣传作用的全面发挥。在具体操作方面,岭南舞蹈文化传承和保护部门可以加强与广东省地方电视台的联系,开设专门的栏目对岭南舞蹈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邀请专业人士针对岭南舞蹈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承保护工作拍摄专题纪录片,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了解岭南舞蹈文化的传承,为传承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在利用新媒体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开设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并针对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推送趣味性较强的岭南舞蹈文化故事、舞蹈艺术等,增强宣传的主动性,促进宣传工作效果的全面发挥[5]。
此外,在加强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岭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部门也可以联系群众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由舞蹈研究专家和舞蹈继承人、传承者等向社会大众分享岭南舞蹈的历史意义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价值,并向社会大众传播如何传承和保护岭南舞蹈文化,提升岭南地区人们传承和保护岭南舞蹈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全面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广东地区岭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部门在全面分析传承和保护需求的基础上创作了以佛山市南海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大头佛”以及“舞龙”等主题舞蹈为素材的舞蹈宣传片和教学片,并在其中融入了一定的广场舞娱乐元素,在电视、网络和社区中进行推广和传播,增强了岭南舞蹈文化对该地群众的吸引力,促使群众在娱乐中加强对舞蹈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为全面传承和发展舞蹈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岭南舞蹈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传承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优秀的传承人,才能够实现对文化精髓的传承,保证传承工作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丧失本真,并得到不断的创新,增强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6]。对于岭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是如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传承和保护岭南舞蹈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传承人的重要性,在传承和保护舞蹈文化的过程中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为舞蹈文化的不断延续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传承和保护工作实践中,岭南地区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加入到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对当前岭南地区的舞蹈文化传承者进行全面筛选,挖掘传承者的传承潜力,并为其深入学习舞蹈文化提供帮助和支持,保证给岭南地区的舞蹈文化在传承者们的坚持和努力中获得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以岭南地区重要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舞”的传承为例。“禾楼舞”是中国民族舞蹈“活化石”,是广东地区庆祝丰收和祭祀神灵的舞蹈,主要在广东云浮郁南县地区流传,至今已经经过2300多年的发展,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良好的传承。但是在文革时期,“禾楼舞”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舞蹈,受到严厉的打击,最终销声匿迹,到现代社会,仅剩一名舞蹈传承者——傅志坤医生,而正是傅志坤的不懈努力,才使“禾楼舞”最终出现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其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7]。近几年,在“禾楼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传承和保护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文化艺术界、舞蹈界以及广东地区的社会大众都开始认识到“禾楼舞”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广东地区的青年群体学习“禾楼舞”的积极性也有所提升。受此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禾楼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在傅志坤的不断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社会组织机构的参与下,广东多地区开设了“禾楼舞”艺术培训班教学生跳“禾楼舞”,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虽然这些年轻人跳出的舞蹈已经不再是“禾楼舞”原始的模样,但是艺术培训课程的出现却给“禾楼舞”传承人的培养提供了相应的契机,相关部门可以从学习者中选拔优秀的人参与到传承和保护工作中,让“禾楼舞”的舞蹈文化精髓得到适当的延续,保证“禾楼舞”“脱胎”而不“换骨”。在保证传统文化根基不会改变的基础上培养大量的传承人,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岭南其他舞蹈形式的传承和保护也应该积极借鉴“禾楼舞”传承保护的方法,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在坚持“脱胎”而不“换骨”原则的基础上寻求舞蹈文化的发展机遇,促使岭南地区舞蹈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对岭南舞蹈进一步发展
对岭南舞蹈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传承方面,还应该在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岭南舞蹈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开发岭南舞蹈文化,岭南舞蹈文化才能够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而在新时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促使其传承和保护工作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同。在发展岭南舞蹈文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岭南文化是发展岭南舞蹈艺术的核心,也是岭南舞蹈文化所要表现的最本质特色。新时期在发展和创作岭南舞蹈新形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切实丰富岭南舞蹈文化的思想内涵,保证所创作的岭南舞蹈文化能够体现出深厚的岭南民族文化韵味,与岭南特色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在坚持传统性的同时凸显时代性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新时期,随着岭南舞蹈艺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努力和岭南舞蹈文化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不仅较为典型的岭南舞蹈作品,如《雨打芭蕉》等得到了相应的传承,还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诸多现代的优秀作品,如《广州往事》《风雨红棉》《星海黄河》《西关小姐》《沙湾往事》等,为岭南舞蹈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相应的引领。
当前,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视,这为岭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岭南舞蹈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丰富资源的支撑下,对传承和发展道路进行探索,才能使岭南舞蹈在新时期最终成为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喜爱的舞蹈艺术作品。新时期,在国家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岭南地区舞蹈艺术的传承者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岭南舞蹈传承和发展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优化发展策略,使岭南地区的舞蹈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为我国民族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凌燕.从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众文艺,2015(13):2-3.
[2]王穎,黄洁滢,郑卫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动漫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6(1):195.
[3]马达,曾璐莹.民间学术团体在岭南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乐研究会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3(1):38-44.
[4]麦燕彦.广东古琴研究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及意义[J].黄河之声,2015(24):114-116.
[5]崔琛瑶,陈宇婷,蓝洁桃等.“禾楼舞”——岭南非遗文化表现初探[J].美与时代·城市,2015(12):92-93.
[6]屠金梅.广东民间乐器作坊与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10-11.
[7]张婷婷.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的区域性舞蹈现象分析[J].艺术品鉴,2015(2):98-98.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