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01-14 02:32朱伟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幼儿园

摘 要:陶艺课程属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更能让幼儿了解我国的陶瓷文化,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但受到陶艺制作条件的限制,开设陶艺课程的幼儿园不仅数量少,而且课程质量不高。这都要求我们对幼儿园陶艺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寻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陶艺课程;对策分析;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62-02

引    言

幼儿园艺术领域分为音乐和美术,美术分为绘画和手工,手工分为折纸、剪纸、粘贴、拼贴、综合。陶艺只是众多艺术课程中的一门,由于开设数量少,教师缺乏经验,且制作过程烦琐,对幼儿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大部分幼儿作品效果欠佳,课程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幼儿园陶艺课程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简要探讨,并谈谈笔者的感受及建议。

一、幼儿园陶艺课程中的常见问题

1.“技能”教学忽略幼儿的天性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陶瓷艺术是一门工艺美术,所谓工艺美术是以手工艺技巧制成的与实用相结合并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陶艺的艺术性质决定其制作过程需要技术的支撑,而这些技术是幼儿所不擅长的。例如,在一次的小班陶艺课程中,教师组织的活动是泥条成型。泥条成型是陶艺成型技法中的一种,具体来说就是用粗细适当的泥条盘铸成需要的形状(如花瓶)。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幼儿练习搓泥条,这对幼儿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陶泥较柔软湿滑,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很难把握适宜的力度,有时轻有时重,搓出的泥条粗细不一。教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幼儿反复练习搓泥条。很多幼儿在搓了一会儿泥条后就失去了兴趣,开始用泥做别的东西,这堂课直到快结束时也没有完成泥条盘铸。这样,教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幼儿在课程中没有体验到陶艺制作的快乐。

2.过程烦琐,难以把控

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步骤繁多。简单来说,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需要揉制泥料、制作泥坯、晾干泥坯、修整泥坯、补水上釉、烧制成型这几个步骤[1]。整个制作过程快的话要三五天,慢的话要一个月。由于步骤多、时间长,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很难把握,有时一个学期也不能让幼儿体验一个完整的陶艺制作过程。例如,在中班陶艺课程“我的碗”中,课程设计是第一次活动让幼儿用模型制作出碗的造型,第二次活动让幼儿进行彩绘装饰,然后装窑烧制。但在第一次活动结束后连续下雨,泥坯干燥过慢,部分泥坯变形或开裂,剩下的也没有干,这直接影响了第二次活动的开展。

3.作品效果欠佳,缺乏成就感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欠佳,制作陶艺时只能制作尺寸较小的作品,也不能掌握拉坯等难度较大的陶艺成形技法。在幼儿园中,适合幼儿的技法一般多为泥片、泥板、泥条成形,这些成形技法制作出的作品精细度一般,且由于陶艺自身的材质,很容易在制作时发生断裂等情况。因此,幼儿的陶艺成品往往存在很多瑕疵,这直接影响作品效果。此外,陶艺的装饰方法很大部分由釉料决定,不同的釉料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和效果。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极具艺术性的釉料,如金属釉,能模仿金属的材质效果;结晶釉,在釉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晶花;双层花釉,烧制完成后能形成流动的效果。另外,还有釉面贴花工艺,更可以为陶艺作品锦上添花。这些装饰方法需要工艺的支持,如不同的釉彩烧制温度和时间不同,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掌握最佳发色时间。而以上在幼兒园中是难以实现的。幼儿满怀期待制作的作品,出窑后效果不佳,可能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降低幼儿对陶艺的兴趣。

二、解决幼儿园陶艺课程问题的对策

1.根据能力设计内容

陶艺制作分为很多步骤,让幼儿在每次课程中完整地进行这么多步骤,在时间和能力上都不太可能。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步骤分类,根据操作难度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创新课程。每个课程突出陶艺制作过程的一个或几个步骤,让幼儿在课程中逐步了解陶艺的整个制作过程。这要求幼儿教师对陶艺的制作比较熟悉,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能力比较了解,并善于根据幼儿兴趣组织内容。如小班幼儿的造型能力较弱,但能分清基本的动作指令,如按、压等,可以开展泥板拓印,让幼儿在制作好的泥板上拓印一些常见的有肌理的物品,如花生、核桃、麻绳等。拓印后的泥板晾干烧制完成后,可以变成配对玩具,教师可让幼儿根据泥板上的图案(负形)找出对应的物体(正形)。再如,教师对中班的幼儿可以开设陶艺装饰课,教授其用青花料或色料研磨成色剂,在干燥的泥盘上画出图案,对其讲解刮、印、涂、喷溅等多种技法,帮助其烧制成独一无二的小盘子。

2.充分利用园内资源

在幼儿园中教授陶艺制作,由于时间久、步骤多,不可控因素较多。为顺利完成制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即幼儿,他们是幼儿园中最大的资源[2]。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尝试让不同年龄组的幼儿合作完成作品。学期初,教师让大班的幼儿在陶艺课上制作各种形状的泥坯,如泥杯、泥碗、泥盘等。在学期过半时,中班的幼儿已经能熟练使用毛笔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和花纹,这时教师可以把学期初晾干的泥坯进行素烧。素烧是指在不施釉彩的情况下对泥坯进行低温烧制。素烧后的泥坯硬度有所加强,不易损坏,烧成后让中班的幼儿为其画上图案装饰,最后让大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上釉,并进行烧制。整个作品制作过程中,两个年龄组幼儿互相配合,积极参与,呈现的作品装饰多样、造型丰富。

3.创意展示,提高成就感

课程成果展示在幼儿园中十分常见。幼儿在展示中听教师点评,互相学习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专家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相互交流学习;家长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因此,课程成果展示是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幼儿园中如何提高幼儿陶艺的展示效果呢?第一,对于本身造型较为简单且体积较小的作品,可以采取“布阵”的方式。例如,在小班开设的课程“漂亮的小鱼”中,课上教师让幼儿观察鱼儿游动的姿态,用泥块捏出体积较小的“小鱼”。每个幼儿完成若干条,在鱼儿身上做出眼睛和尾巴。单个观察幼儿的作品也许不够精致,但是在烧制完成后,将一个班级的鱼儿排列在湛蓝色的布景上时,作品不仅富有童趣,更有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展示效果大大提升。第二,在展示一些人物或动物题材的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画出简单的背景,提高展示效果。例如,在大班制作完成“三个和尚”准备展示时,教师让幼儿用水墨画出背景,有的幼儿画的是高山,有的画的是湖边,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将背景贴在平板上并立于桌面后方,再将用泥片制作好的人物摆在前面,这样展示效果更富有故事性。

结    语

在幼儿园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积极思考、努力改善、始终坚持,在教学中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幼儿,关注其学习状态,鼓励其尝试,珍视其作品。幼儿陶艺课程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课堂实践及课后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把幼儿和陶艺有机结合起来,变为真正适合幼儿的陶艺。

[参考文献]

饶俊,饶鑫.儿童陶艺分阶段教育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41+78.

梁梅芳.儿童园陶艺教学三尝试[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5(04):87-8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资助编号(2018SJA2058)。

作者简介:朱伟(1985.12—),女,江苏苏州人,讲师。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