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涟漪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自Photoshop诞生28年来,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广告宣发、网页制作、后期修饰、视觉创意等领域,早已成为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提升Photoshop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中,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反复思考与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为高职高专学生出版的《Photoshop》教材均按照软件工具功能分类阐述,内容粗浅呆板、死抠菜单命令和设置数值,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案例。其二,教学方法单一。虽然Photoshop课程一直鼓励并推行“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都停留于“老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操作示范、学生照样练习”的状态,学生操作时过分依赖详细步骤,练习作业千篇一律。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软件按钮功能和菜单命令,不能把Photoshop作图和网页制作需求或是多媒体应用联系起来,缺乏创新能力。
Photoshop软件中图像、选区和图层这三项内容是基础,选取教材时,务必优先考虑将这三项内容前置并能给出相应案例的教材。
案例的主题和呈现方式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必须基于应用实际来挑选主题;案例呈现方式应贴合软件各项功能命令,还要遵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规律。例如,介绍简单图层和选区操作时,可使用风景照片分布案例(如图1所示);讲选区和图层的高级应用时,则使用色彩复合人像案例(如图2所示),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实操技巧和学习兴趣。
图1 风景照片分布案例
图2 色彩复合人像案例(局部)
现有教材案例大都较为简单,覆盖面宽泛,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补充,依据教学大纲编写适用的教案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例如广告设计专业,可增加户外展板、手机广告设计等案例;网络专业可增加网站首页设计、图标设计等案例。务必做到“利用教材”,而不是“陈述教材”,充分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比起一开课就平铺直叙讲概念,或者摆出冗长的功能列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如提供实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展示各种美观、实用且新颖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Photoshop的应用领域,了解其强大的功能和神奇的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展示老生的作品,当堂教新生实现一个简单的设计作业(如图3所示)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图3 几何拼图案例
以前,由于机房资源有限,很多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均采用“教师课堂案例操作2学时、学生上机练习2学时”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使教与练分离,案例任务量大,单次课灌输的内容过多,以致于学生消化吸收不易,教学效率低;学生在练习时按步骤“指哪打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践技能也难以提高。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信息化教学技术的高速发展,Photoshop课程基本实现了全机房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辅助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领悟知识。
实现一个完整Photoshop案例作品需将各类按钮和菜单命令组合使用,步骤繁多,笔者在教学中依据案例的复杂度将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逐步展现各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借助广播、监控、指导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教-学-练-答(互动)”过程循环进行直到案例完成,如图4所示。
图4 分阶段互动教学(以分3阶段为例)
以“色彩复合人像的制作”为例。此案例综合了图像效果、特殊形状选区和图层蒙版三个重点内容,是各类广告宣传、UI设计中使用率极高的元素之一。教师展示给学生效果图,将全部操作步骤分为“依据图像调整命令获得目标图像”、“获取需求的人形选区”、“生成色彩复合人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2-3个关键操作步骤,教完即停,接着让学生利用素材自主练习,快速掌握。整个操作过程既兼顾了旧知识点的复习,又结合了新知识点的介绍;对于类似“选区找回”这样目的明确的操作,则采取多角度解决方式,不依赖固有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操作方法,思考新的解决途径。
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能准确把控学生学习的进度,分次内容少、易于操作又具有连贯性,学生理解吸收快,能紧跟教学节奏,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混合式学习,即Blended leaning,是一种将在线数字媒体与传统课堂方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1]。该理念的核心是学生能力体系构建,这种构建的过程需要通过线上活动(自主学习)和线下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机混合来实现[2]。混合式学习模式完善了教学进程,补足了“教-学-练-答(互动)”之外“创”的部分,如图5所示。不拘泥于教学内网的应用,增加互联网辅助,给予学生自主设计的环境。
图5 混合式学习模式
依然以“色彩复合人像”为例。在实现案例主图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创作一幅适宜在手机上观看的时尚杂志封面”的要求。此时,选用的创作素材范围扩大至互联网,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也符合主题要求的图样进行组合,自创设计。采用的基本技术没有变,思路却是多元的,学生作业成果各具特色(如图6所示)。
图6 “色彩复合人像”案例部分学生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模仿开始,逐步掌握运用技能,同时传达给学生选择素材、发现精品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培养设计创造的能力。最后,选取有特色的作品,隐去创作者名字,就版式、色彩、文字等方面的内容在全班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客观评价,以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教学不应限定在课堂上。
微课(Micro 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3]。各大高校目前都在推行微课,但在教学实践中,高职学生作为初学者,更适合浸入课堂氛围,边听边练[4]。学生若能成为主动获取新知识的个体,自主性极强、关键知识点突出的微课将是有助于个人能力提升的优质学习资源。
此外,课下还能利用网络在线答疑、远程辅导等
方式,帮助师生即时互动,共同分析讨论问题。
笔者此前上过Photoshop 的后续课程(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等),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职学生一旦离开步骤参照,根本做不出符合需求的图片。近两学期笔者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选取了大量专业案例,于课堂上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创新,全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作积极性,在多次课程作业中都收到了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学效果良好。
拒绝复制和简单模仿,让学生在案例实战中各展其才、发挥所长,具备应对后续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能力,是Photoshop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在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的当下,各大网站都建有“云课堂”,其中不乏效果极佳的设计和优秀的课程讲解,教师和学生都需多看、多学、多观察和多思考,及时吸纳新知识以弥补经验和见识的不足,更大程度地开拓视野、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