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谈谈对老年教育的再认识

2019-01-14 20:38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转型老年人发展

【内容提要】 国外老年教育的创建,以法国1973年创办的第一所老年大学为起点。我国老年教育的诞生,以1983年山东开办的第一所老年大学为标志。国外的老年教育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可是,国外仍然因袭传统的狭义的“教育即办学”的理念,将其作为发展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外国的政体和国体、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社会管理与文明程度、文化历史与人文环境、老年人的素质与经历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和我国相比差别较大。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它们的模式或用现在“老年教育等于老年大学”的理念来发展我国的老年教育。我们必须从现有的国情、社情、民情的实际状况和老年人的特点与需求出发,用改革创新的胆识来探索和发展我国的老年教育,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社情、民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老年教育发展道路。

谈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道路的创新,首先要对老年教育的概念、老年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该书指出:“教育的主题或主旨在于,启发人的生存觉醒和生存智慧,使人能够批判地审视现有的生存境况,明智地选择有可能、有意义的未来生存的走向,养成具有创造新的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致力于人的发展潜能的实现与提高,不断寻求对生活现状和自身现状的超越,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建构和运行要直面人的现实生活的境况,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生存境况的改善与更新。”①

笔者认为,教育是精心去雕琢或改造人的灵魂和行为习惯的活动,是用人类社会的智慧结晶、文化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明道德、生活和生产劳动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的传承为手段,实现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目标。教育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源动力,是研究人的身心变化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与塑造人的高尚品格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它让人能够与时俱进,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及生存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不断促进人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二、对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再认识

1.老年教育不等于老年大学。应该从老年社会学、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的高度,用“大教育观”来认识老年教育。因为老年教育不像其他教育,它渗透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四大系列之中。老年大学仅仅是老年教育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不同年龄的教育对象,侧重于不同的教育范畴。

2.我国的老年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它是在我国进入老年社会和有了“离退休制度”,为了解决“社会稳定”和老年人的需求而创办“老年大学”后出现的新事物。它是我国教育史上“先有老年教育实践,后出老年教育理论”的特殊发展模式。因此,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也必须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社会特点,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再认识过程。

3.我国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老年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目前,许多地方老年教育的上上下下管理部门都把老年教育等同于办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的理念就是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落后于时代需求的典型例证。老年教育如何成为全体老年人全面再社会化的重要支柱和平台,如何驱动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和有尊严地老去,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等重大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

4.老年人牵动全社会,是社会转型的一根重要纽带。老年人既要得到全社会的扶助,他们的一言一行又会影响到全社会。他们是参与社会发展和自我养生方面的主体。这就亟须老年教育的全面而且长期扶助。可是,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高墙”却将老年人与主流社会隔离开来。清除这“一道隔离墙”,老年教育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应该包含的主要方面

1.老年教育是涵盖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的一门“社会大教育”。因为“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全社会都要“尊老爱幼”。它是跨年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全社会的“必修课程”。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和毕生发展理论体系以及创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我国“健康中国”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老年教育要做到“三全”:面向全体老年人;全面关心老年人的生活、生存和身心健康与尊严;关照老年人生命的全过程。

2.老年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老年教育的实践必须从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的实际状况出发。它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各个层次的老年人提供相关老年人知识;二是要明确关心和做好老年工作是全社会的事业;三是为从事老年工作和服务的人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思想理论水平和知识技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应重视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老年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二是加强老年教育实践研究。对老年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如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教学方式多样化研究,老年教育个性化研究,老年自主教育研究,社会参与老年教育研究,老年教育学习主体性研究等。让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与老年教育实践之间出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加强临终关怀教育的研究。老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人人都要面临死亡的问题,不应回避②。

3.老年教育的规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是一种“大教育”,而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老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它涉及的可变因素多,无论老年个体的内在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外部因素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教育有两条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外部关系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③。所以,老年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些基本的教育规律。在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合作下,把老年教育作为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4.老年人是老年教育的主体。老年教育要与老年人的“自我教育”紧密结合,引导他们在社会参与中,客观地审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老年人的自主理念和决策意识,鼓励他们投入并享受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提高参与意识。老年教育是与代际合作紧密结合的教育。每代老年人都肩负着对教育下一代“传、帮、带”的重任,愿意为年轻人的成长铺路搭桥,实现代际合作。

5.老年教育包括对教师队伍的培育。积极倡导“立足本地、自力更生”的原则,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和师资队伍。要加强老年教育与老年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医学等在内的横向联系,组成合力;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的高度探讨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提出和解决一些老年教育中具有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用新鲜理论指导办学实践,促进老年教育逐步上档次、提水平④。

四、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必须随社会转型而进行创新和转型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⑤。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讲话,为老年教育工作者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中改革创新和发展转型提供了极好的思路。

1.老年教育对象与目标的创新和转型。老年教育必须具有全员性。老年教育既是全体老年人继续全面再社会化的权利;又是社会全体成员应该学习的内容。因为“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比如,对大中小学生和幼儿进行爱老敬老助老教育时,可以让他们了解老年人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老年教育形式的创新和转型。老年教育形式必须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广泛性。老年教育除了“办学”之外,报刊等主流媒体、社会公益教育广告要使宣传老年教育占有一定的比重。老年教育还可以送教上门或让老年人到正规的院校(学校)进行学历教育,试办社区老年图书馆、老年书店、老年俱乐部、老年沙龙等。

3.老年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创新与转型。为老年人创造既可出门学习,也可以在家里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学习内容可以有政治、历史、养生、智能化信息化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创建老年教育的家庭课堂。老年教育实践活动可采取讨论交流式、活动式、解难讲座式、调研式、个别辅导、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等形式。根据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可以社区、门栋为单位,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各项老年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和知识整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价值,服务社会。

4.要大力营造浓厚的孝亲敬老的社会大教育氛围。增强各单位、各部门的敬老意识,积极开展和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中,要有孝亲敬老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评选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模范单位,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5.政府和社会层面的老年教育体制、管理的创新与转型。从对老年人评价的“包袱论”向“财富论”转型;从老年教育功能的“消费论”向“动力论”转型;从老年教育由民间组织主管向政府部门主管转型;从老年教育的“无法”保证向“有法律”保障转型;从重小教育向老小教育并重转型;从单纯实践性的老年教育向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转型;从封闭性、单面型老年教育向开放性、立体型老年教育转型;从只面对老年人向面对全民转型;从公办性老年教育向公办、民办齐办的方向转型;从团体性老年教育向本土化、小型化、人性化、个性化、差异化、家庭化转型。在全社会树立老年教育意识观。把爱老助老纳入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6.老年人自我教育的创新与转型。老年人是老年教育的主体,必须注重自我教育理念和行为习惯的转型:从教育者向被教育者转型;从经验型老年人向科学型、学习型、智能型老年人转型;从老观念旧技术向新观念新技术转型;从计划经济社会的认知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认知转型;在健康方面要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在治病方面从只重视西医向中西医结合观念转型;在养生方面向生理养生和心理养生并重转型;提倡社会养生与自我养生并重的观念。

猜你喜欢
转型老年人发展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