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县第六中学 郑国红
目前我国的教育亟待拯救,学生的读写能力没有合理的教学,语文的写作和课本素材教育脱节,我国初中语文阅读还有写作的重要环节脱节,我们要是想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那么读与写就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两者中的其中一个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充分的展示那么初中语文的教学就会遇到困境,学生的水平会产生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好的学生非常好,坏的学生语文成绩一塌糊涂,虽然不能以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成绩,但是语文作为中国人使用的语言,如果连语文成绩都不值一提说明这个学生的文学素养极低,教师也应该为此背上责任。
一篇优秀的作文中,写作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写作素材要足够丰富多元,我们有关写作素材的选择还有使用对于学生之后的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往往会出现一种假大空的状态,文章虚空毫无内涵,跟生活没有实际联系,我们作为文学专业的人讲究文学来自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我们的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写作观念,教育学生在写作素材之中用写作抓住生活中的大小细节,我们的学生对于生活哲理还有很多写作都应该进行注意。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争议,我们生活中各个部分都可以被引入作文之中。
比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之中对于鸭蛋的描写极其细致,古人袁枚在讲到食物的时候也像是话匣子被打开,很多学生在描写食物的时候只注意到最贱的几点比如色香味,但是描写的时候也非常虚假,只有味道很香很好吃这种肤浅的描写,并不能让人产生共情,是写作能力的退化,也是教师的失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关注生活中的大小细节,高明的文人比如余华,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对于食物的简单描写让人看了描写之后感到口水大动,又能让人看了之后感到一把辛酸,一家子居然要靠对于食物的空白描写才能填报肚子,这背后还有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心酸。
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的通病就是虎头蛇尾,开局看似大气,等到了结尾就变得草草结束,一个是时间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列大纲,往往文章是边想边写,效果并不好。并且教师在批阅分数的时候往往只给一个分数,没有评语,造成了学生面对自己的文章不知道从何下手修改,很多学生并不积极,所以也不会主动问老师自己作文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长此往复恶性循环,我们的学生就这样陷入了对作文的恐惧之中。
要改变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正视作文问题,我们在批改的时候要习惯性给学生写下评语,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写下作文的优缺点。还有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尽量写出大纲,记叙文的话可以不计,但是议论文一定要有,中间的举例论证等论证说法还有文章结尾讲究颇多,一个强力的结尾同样能给批卷老师带来深刻印象。学生能够合理的掌握写作顺序构建一个合理的作文架构,教师在日常的时候就能够对学生进行这些训练,将文章概括成一段又一段的内容,教育学生自行分别文章的段落。
阅读对于学生的作文结构建造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很多书中的例子都可以合理使用到作文当中,比如《社戏》中鲁迅看戏的描写,学生也可以写在命题作文当中,很多书中的选篇都是经过教育局精挑细选的优秀书籍,即使是在多年后回顾依旧觉得精彩。很多初中生表示很怕作文、文言文、周树人,都是因为他们的年纪不够,阅历不够,不能够完全理解书中的内容。
鲁迅的文章偏偏精辟,即使是当代很多作者都望尘莫及,高中的《药》,这之中的人血馒头至今令人发寒,初中的《孔乙己》让人感觉到悲哀,老舍的《骆驼祥子》之中对于雨的描写让人震惊。文言文中的精辟句子更是让人惊叹,《木兰辞》将木兰从军12年的故事写成一首短篇诗歌,杜甫的《石壕吏》揭露了丑恶的社会现实,但是奈何现在的教师没办法让现在的学生直接理会到书中的精彩之处。教师往往简单的几个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但是当时的社会有多丑恶没人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上做出教学引申,比如《石壕吏》所处年代处处征兵,征兵之后又有几个男儿能够凯旋归乡?《骆驼祥子》中祥子几经波折从一个老实人变成一个老赖,这都是学生应该知道,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出引申。
读与写是我们现代初中教学中两个不可分别的元素,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不能漏掉这两点,一味地灌输教学并没有前途,阅读和写作练习缺一不可,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还需要加量,课堂上还需要帮助学生引申更多的知识,写作练习也应该有序进行,要求学生阅读也是为了写作服务,学生写作足够多的话也能够体会书中的很多字词用法的妙处与好处,体会到为什么这些人能成为名家。这都是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培养,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长期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