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李家佐村学校,河北 保定 072150)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幅图画、一个作文本、再加上讲台上教师的“夸夸其谈”与课桌前学生的懵懂茫然,便是大部分小学作文课堂的真实写照,这种依靠文字和声音来传授作文写作技巧的方式,不但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甚至让台下的学生们会产生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遐想,长久以往,致使很多不得要领的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个苦差事,无味无趣,无题材无切入点,无词汇无佳句,最终写出的作文犹如冬日的槐树无丰满感也无生机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民众所使用,为改革和创新作文教学,笔者初步尝试了把网络独有的优势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此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作文积极性,对作文教学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打开互联网,可以搜索到方方面面你所需要的信息,因而,它是一个知识无穷尽的宝库。正是这个蕴含丰富的宝库为学生作文创作提供了有关素材。当今,无论是百度、还是搜狗网站,都能够在输入某一个词条后为使用者展示出一片关于该词条的新天地,因而,运用网络元素,能够让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天下事”,从而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查阅图书、询问他人等方式限定。同时,通过互联网,学生还可以下载并转发某些积极向上、内容健康、对写作或者作文题材有益的信息,让其他同学得以共同分享,从而开拓群体的眼界和丰富群体的知识积累。总而言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其他知识,有效破解了以往学生在作文时素材缺乏、词语穷匮等问题。
在我国,丰富的词汇与语言,为高质量的作文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也给学生在写作时提供了非常宽广的想象空间。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逐步引领学生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述内心的真实感受,领略生活中的美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将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元素,则有助于协助学生对某些文字表述内容进行理解,并悟出其中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蕴含。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出趣味横生,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进而让学生在直观的现实表象中获取某些没有过的生活体验,让抽象的题目不再抽象,陌生的素材变得熟悉,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学习兴趣高,具有主观的表述欲望,才能在作文写作时赋予得体的词语、真实的感受与高度的思想,即作文能力的高低与其兴趣度成正相关。因此,将网络元素经过有效处理后融入作文教学,其全方位的、逼真的事物、情境、语言与语境再现,可以引人入境,从而让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抒发情感、探寻本质,实现自由发挥。
课堂上的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呈献给学生视频、音频和图像等信息,还可以实现图文并茂,即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来把图形、文字、声音等众多因素有机溶于一体,共同作用于大脑,从而让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好似能够亲临某些真实场景进而设身处地的获得感知,实现了以直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目的。因而,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元素模式下,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既可以在观看多媒体画面中寻找灵感,又可以在聆听多媒体音乐中进行构思和遐想,还可以运用网络搜索功能来筹集写作素材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这种形式的作文教学,为传统模式教学融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打开了想象之窗,升华了事物认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创作欲,为本来枯燥无味的作文写作插上了多彩的翅膀。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老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即通过共同参与使师生互相了解和进一步沟通,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童真童趣,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人格魅力与内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事先让学生们对某一作文题目通过网络搜索,然后再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样不但提升了知识储备而且还锻炼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们独具的童心童趣,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鼓励,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学校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思索教师的某些评判话语中领悟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以此来实现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使得作文教学不再乏味。
通过网络平台来评论学生作文是教师采用的一种新型评论形式,也是经实践证明有诸多优点的一种新型方法。在以往的习作讲评中,大都是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内容中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论或者在班级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此过程里学生们通过耳朵听和用笔记来接受教师的评判,因为大多时间采用的是一种被动形式,导致有的学生走神或者开小差。而通过网络,可以通过随机分组和小组成员互评、互改以及小组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中提升个人及小组成员的习作能力。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通过全程或者重点参与学生们的评论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改正,从而实现汇集师生共同力量,打造作文精品,提升整体班级写作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融入网络元素,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今后教学模式可以借鉴使用与推广的一条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