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
(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石岗小学, 江西 宜春 331203)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独立思考关系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思维的启发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考中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养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总结为结论直接教授给学生,学生为应付考试,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然而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究竟是否真的理解、理解了多少、学生是否具备将理论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核心因素所在,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不到启发,能力得不到锻炼,根基不牢固自然无法带动学习效果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与知识框架,才能在此之上培养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1]。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推动学习效果的最大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学习与吸收的能力较强,是为独立思考能力打下基础的最好时期,独立思考能力需要通过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的思考和独立的探索而逐渐形成。教师应注重学习兴趣对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的重要作用,以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从而逐渐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项目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将数学知识与学习熟悉的生活场景、数学游戏、数学情境等方式进行融合,以趣味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在趣味的学习情境中对数学问题主动进行思考,通过兴趣的提高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当中,从而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促进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
情境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为学生打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多种方式,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同时通过建立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改变学生过往对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达,主动探索,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形独立思考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购物过家家”的游戏,将游戏情境设计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商场、超市、商店等场所,由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准备一些学习用的人民币、玩具收音机、小物品给学生,通过模仿真实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学会认识钱币和计算。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抛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发现并总结出问题的原理及结论,并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分析的过程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分析事物的内在属性及关联,寻找规律,总结方法,形成能力并建立起自主的认知模型与学习架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具有探究性的数学知识及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形成结论,从而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如积木、塑料杯碟、学习用具等的物品,向学生抛出问题:如果要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要这样分?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数学问题呢?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自主的讨论和并分类整理,游戏结束后,教师根据分类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吗?分类是什么?你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呢?在一步步的引导中帮助学生逐渐了解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引导,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与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求证、积极思考,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