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荣 华
课堂上的争辩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琢磨与考量,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基于文本表达内容,突出切磋运用,能让学生在关注阅读,融入文本和走进语境的过程中与作者对话,与情境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定会有所发现和顿悟。以切磋为载体,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引导,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深化识记运用,明白其中的“潜台词”。切磋,让文本散发生机活力,更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谈谈切磋运用,以此来活化教学过程。
文似看山不喜平,不过,对不平的理解自然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桌交流,能让学生在主动沟通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丰富而深刻的感知。同桌交流彼此的发现,能够让课堂充满动感,富有趣味。
将课堂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定会发现是如此的“生机盎然”。在《散步》教学中,但从题目观看,看似普通,但里面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却是不可小觑: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散步?这是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其次便是为何要散步;再者,散步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之处明白目标方向,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其中相应的内容。很快,同学们便说出了自己的发现,这是作者一家老少三代四人在初春田野里散步的故事,讲述了奶奶与孙子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上发生了分歧,最终是“我”解决了走哪条道的问题。在交流中,很多同学也对作者的选择做了点述,认为这是尊老,更是为小孩作了很好的榜样示范,等等。
标题的切入需要“深”,要能引导学生跳出文字表面的束缚,主动体味隐藏其后的情感,在“春”的描述中,作者以“盼望着”统领,可见作者的“喜悦”之情。标题切入需要“广”,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内容,品味其提纲挈领的意义,“春”从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展现自然美景,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欣赏不一般的春景。
语言需要在深入揣摩中才能体味其中丰富的内涵意义。小组沟通,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彼此对话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深层次理解感知,利于其在实践运用中开阔认知视野和思维。小组沟通,能够让学生的自我感知富有深度和广度。
紧扣语篇的核心,有重点、有层次地予以讨论交流,定会让互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如,在《散步》中,一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学生对这样的语句似乎并不关心,因为里面没什么挖掘的地方,但其中的“责任”却是值得研究,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认为,这说明作者在全家中所起到的重要主心骨的地位。再如,“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母亲……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自然也轻。”也是值得讨论,“我背母亲,体现了孝道;妻子背儿子,则是彰显了母爱,我小时候肯定也常伏在妈妈的背上,定也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此时,我背母亲更是体现体现‘羊跪乳,鸦反哺’”的道理,需要学生好好讨论琢磨一番。
找出语篇中看似不经意的地方,多给学生相应的指点,能够让他们在主动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深度感知。结合这些讨论交流,多给学生相应的互动,能够让他们在不断深入体味其中内涵意义的基础上获得不一样感悟,也会使得学生不再盲从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解读,真正发现表达的精妙之处。
师生对话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主线,更是展现教与学进行有机融合和相互补充的重要途径。师生对话,能让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获得最为直接的感知,能够让学生在暴露自身问题中收获更多的指点,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的理解感知与文本形成高度有机融合。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能让文本更有深度和延展度。在《散步》中,里面的很多语句值得深思和探索。在文章开头写到:……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作者用了“熬”字有怎样的用意?是的,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说明了严冬对老人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庆幸的是作者的母亲在这次战争中活了下来。有的同学也说,不仅说明老人的生活受到天气的影响很大,更是隐藏着在这初春的时节带着母亲一起散步,更是让老人在感受春的魅力中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为下面提及生命描述奠定了基础。有的同学说,这是作者交代了写作缘由,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体现了尽孝的责任。
以师生对话为契机,能让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从文章的精彩处入手,突出多元化、开放性和趣味性,多关注修辞、表达、情节等方面的运用,多关注作者表达特色,多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定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融入课堂中获得更多深厚感知。
由此可见,运用好切磋,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探讨机会,利于其在深入互动与积极交流中掌握语用方法,提升运用的深度和准确性。以切磋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认知兴趣,多给学生相应的鼓励,定能使得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沟通中获得更多的丰富认知,更能使得学生在原汁原味吮吸书香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与启发,切实提升自身的语用文化综合运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