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阳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一次主题为“区域教育转型与一把手校长研究领导力提升”的研讨会并担任点评嘉宾。研讨的主题引发笔者思考:校长可以分类型吗?如果可以分类,哪种类型的校长最能推动学校优质发展?如果是研究型校长最能推动学校优质发展,那么研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教育现实中的校长类型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诸如管理型、学者型、事务型、创新型、研究型等等。当然,校长类型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因为校长素养的发展不可能是单一的,有些校长在某个方面的素养显得较为突出,有些校长则可能是几种类型兼具的。
那么,好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校长?或者说什么类型的校长可能造就好的教育?我的回答是,研究型校长或能造就好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学校的优质发展所需要的校长的素养是综合性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学校的任务领域看出,学校的任务起码牵涉到课程与教学、后勤与保障、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儿童教育与保育、学校安全与社区联系、德育、教师管理等。校长虽然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是绝对的专家,但是每个领域都得懂,而且还得会综合纯熟地运用。比如有人开玩笑地说,校长的职责就是“妇幼共青队,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退,桌椅板凳柜,就差磕头作揖跪”。虽然这是玩笑话,但确实真实地揭示了校长工作的综合性,校长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力方能胜任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但是优质学校的发展所需要的校长可不是“万金油”型的,虽然我们强调校长素养的综合性,但不等于说校长在其工作领域可以“万金油”似的随心到处“抹抹”,校长还需要有极强的专业性——研究能力与水平。校长的综合性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研究的,或者说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力,因为研究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求未知,从而获得和掌握校长工作的一般性规律。优秀的校长都是研究型校长,他们所主政的学校也多是名校。以我们所耳熟能详的一些名校长为例,比如孙双金、唐江澎等,哪一位不是在教育研究上有着丰硕的建树?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那么校长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呢?不学习、不思考、不研究、不实践焉能获得呢?
现在我们明白研究型校长是优秀的校长,最能推动学校的优质发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研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在听完前述研讨会上众多校长的演讲后,经过对实践中优秀校长品格的反思,笔者越发觉得,研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有如下几个方面。
研究型校长的教育爱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能力。说到情怀是指校长要有爱员工、爱儿童、爱工作、爱自己的奉献精神。爱员工就是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个性特点及优缺点,在鼓励支持员工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的同时使用员工的长处;爱儿童就是要在工作中坚守儿童立场,研究儿童,发扬儿童文化;爱工作就是要熟知本职工作的特点与要求,确立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爱自己就是要善于反思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精神上促进自己的不断成熟。在这几个教育爱中,爱工作应该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只要具备了爱工作的特点,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基本都能做好。说教育爱是一种能力,是指校长要会爱员工、儿童、工作及自己,而且,光靠爱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会钻研爱的方法,追寻爱的成功,这也需要研究。
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需要教师们的终身学习。研究型校长的学习最好是着眼于终身发展的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不仅仅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而且是要带动全校教师一体前行的学习,是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学习,是着眼于时代变迁与未来发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也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学习过程,具有高投入性和建构性的内涵特质。从学习性质看,深度学习源于学习者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已知的验证与运用,是一种包含复杂学习过程的高级学习阶段;从认知角度看,深度学习是一种运用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对复杂概念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习者对所接触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与意义生成,属于复杂的心智活动;从情感维度看,深度学习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学习内驱力和积极状态的保持,属于高投入的主动性学习;从学习过程看,深度学习的发生基于理解、面向问题解决,具有建构性学习特征;从学习目标看,深度学习以知识的多维意义实现为目标,旨在促进非结构性知识的习得和高阶认知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从学习成效看,深度学习能形成复杂的认知结构,且能促进学习结果发生质变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研究型校长要做学习的深入者,好学不厌,学而不倦。具体的学习行动中可以以专题式学习层层推进,用批判性思维对待学习。
制度对于学校及学校中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中的制度设计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型校长面对制度设计需要确立如下几个思维:一是制度设计要突出学校发展的核心要件,这些要件应该表现在学校日常工作规范、课程与教学创新、奖罚标准的设立等方面;二是制度设计要从规约走向解放,也即不要仅把制度看成规范学校中人的行为的章程,而要把制度设计成促进学校中人不断提升、不断发展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度内容中的奖励教师创新的条文等;三是制度设计要不断地变革,制度变革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及教育形势的变化采取的应对策略,研究型校长要敏于抓住变革机遇,改革学校制度,有效促进学校向上发展。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课程与教学的,没有一所离开课程与教学的学校存在。这是因为课程提供的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及载体,而教学则是将这些静态的内容转变成学生活生生的经验的活动。优质的学校一定会有优质的课程与教学,优质的学校课程表现在围绕培养目标体系化及结构化地设计课程系列,在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化优质实施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开设学校特色课程,形成促进学生校本素质形成的课程范式。优质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在先进的教育及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经验实际,创造性形成学校特有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校长首先是一个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所以研究型校长一定会研究符合学校实情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自身垂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毋庸置疑,校长一定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引领主要体现在学校发展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修正等一系列渐进的行为中。学校的发展规划强调基于基础,着眼于未来,瞄准学校的特色定位而去整体描绘,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学校发展的设计其实包含了学校规划,但这里强调的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因为学校的发展一定是文化的发展,文化的设计一定包含学校发展愿景、培养目标、“一训三风”、教育理念等理念体系的设计,而且要在理念体系的引领下设计重点工程,以便于分步或者有重点地实施,将理念体系转化成切实的实践行为;评价与修正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行为,因为修正基于评价,有了评价才有修正,修正后再去评价,评价后再去修正,在这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螺旋上升式推动学校的品质发展。
研究型校长的素养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着眼于大势情形的变革能力等,本文讨论的研究型校长的核心素养说的是研究型校长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既然是必备的品格与关键的能力,那么其他的素养就不在本文中强调了。
上述五个方面的素养是研究型校长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结合体。若想达成这些素养,需要校长具备试验精神,也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开辟精神,从试验中走向创新。另外,还需要校长在坚守中体会到幸福———“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研究型校长要善于引领教师走向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体验变革给教师带来的革命性,通过教学相长克服教育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