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理论:撬动思维变革的杠杆

2019-01-14 09:49张忠艳
江苏教育 2019年82期
关键词:格栅功课跨学科

张忠艳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幕后智囊,他们联手创造了不少高回报的投资纪录。大家钦佩其在纷繁复杂的股海中永立潮头的独到眼光与智慧的同时,更多的是想探寻和洞察其事业成功的关键密码。

芒格曾学习过多个专业,也从事过多个行业,是跨学科通才的杰出代表。他认为投资的最佳决策模式是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融会贯通的格栅。这是个绝妙的譬喻。格栅,是一种装饰篱笆,用作攀援植物的支架,每一段格栅之间都会有交叉的节点。格栅模型,非常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万物有道,道道相通。由此,我想到了教育。教育的原点和根基是培养完整的人。如若把对学生的培养当作一种教育投入,那么怎样的投入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格栅理论又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需要进行完整的教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架构,有助于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而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是引领学生经由完整的课程载体走向自然和社会,最终抵达综合育人的彼岸。在这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变革的力量,也是教育投入的决策者。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的特征,它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引领教育改革走向内核的必然是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格栅理论也许会成为撬动这一思维变革的杠杆所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叶圣陶的话与格栅理论指向相同。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共性或某种联结,格栅理论可助教师打破学科桎梏,融通学科壁垒,跳出学科教学,回归学科教育的本质。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成为跨学科的通才,抑或是通过教师之间的协作为学生创设更多指向学科间融合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感知学科,进而深入地“理解运用”多学科思维。

可以想见,这种多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会在师生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渐次生长。学生自然而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教育要培养的未来的人,其核心竞争力的就是思想力。此时,最大的赢家,不再只是教师。

猜你喜欢
格栅功课跨学科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种海洋工程中格栅的现场修改方法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