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阳
(石家庄市职业技能教研鉴定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职业教育需要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具体系统化的一种实践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操作体系以及认识形式,它从整体以及本质上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运作方式、组织形式和构成要素进行把握。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应该以市场为教育导向,紧密联系信息时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使社会企业对职位的能力需求得到满足。在尊重教育规律情况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关教育方案,职业教育需要主动对企业和市场进行贴近,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对产学研结合进行推进,就必须在建设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作为核心,以达到将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体系,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学校的各专业要广泛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构建新常态下的多方联动、复合育人机制。根据人才需求,及时有效论证适应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学校优势专业群及其拓展岗位群,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及学生求职意向,充分利用并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软硬件教学资源环境,为本专业学生开设拓展岗位及其核心课程。各专业应认真做好学生的专业导航宣讲工作,并对选取拓展岗位的学生进行独立编班,实施分班教学。
职业教育要充分考虑所学专业对接职业的需要,开设课程以专业实用够用为原则,课程设计以理论结合实践为主线,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原则,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认真分析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剖析本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依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要求,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体系设计可根据职业岗位及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互为融合。构建课程与岗位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认证一体化、课程与职业技能竞赛一体化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程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对接和重构,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同时,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规律,在职业能力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信息时代下的学习条件日渐改善,学习终端日渐多样化,在线学习服务日渐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在线学习动机日渐提高。我们要顺应时代,及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数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不同教学策略、方式与技术的综合运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推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阶段的“以赛带练”实践教学模式及课程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形成课堂教学组织及课程考核的常态化管理与考核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研究与探索教学改革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教学方法改革,全面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网上助学等教学方法,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与生产性实训项目,试行分组、分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和职业岗位对接。
学生毕业后需要面对职场这个话题,现在的职场需要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一定职业素养,如何经过层层选拔,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合,展现出我们学生独特的一面。而素质拓展训练便是学生充实自我的良好途径。经过拓展训练后他们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在与人沟通、协作、共同开发完成任务等情况下发挥自己的独特的聪明才智。比如“沙漠求生”“荒岛生存”等训练项目,通过体验可以看到人性面对自然界无穷预知的震撼,能够让我们回昧无穷。在这些特殊环境中发生的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愿我们以此为鉴,扬长避短,对真实生活有所帮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过后能够对照现实生活去改变自己,努力将自己学习的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适应社会做一些准备,让我们的学生变的更加自信,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形态悄然革新,职业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强有力保障。加强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现有精品课程平台,搭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微课程、信息化教学课程等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推进传统课堂与信息化课堂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创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模式。优化学校网络资源建设环境,以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及微课建设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由学校、教研组、任课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联运机制,有效推进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构建系统化网络教学资源,便于师生自主学习获取,为有效推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保障。搭建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平台,进一步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同在,如何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化工程,要顺应以国家职业教育精神为指引,按照“五对接”原则,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