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七林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实验小学,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人民美好教育需求的殷切期盼,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面对这些要求和期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主动思考,明确方向,善作善为,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新青年。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一些人重经济轻教育;重视立刻看得见效益的硬件教育投入,轻视看不见的文化软实力培育提升;政府对小学教育的支持不均衡,小学教育发展不平衡;有些教师缺少相关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有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以及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
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构成了一个人受教育的三段重要时期。其中,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基础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一人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教育的有效补充,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承担着人才培养、大众服务、文化继承和教育创新的任务和责任,其核心是人才培养。小学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的培养既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也检验我国教育的成果,乃至对教育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既要全面地看待人一生的教育全程,又要独立地看待教学期间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把握教育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高等教育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发展得更好。中国自古就有兼收并蓄的广阔气度,我们会吸收他国积极有益的文明和教育成果,但是我们一定要去伪存真,找准适合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们选择了适合国情和民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是与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差别,是我们必须要始终明确和坚持的。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这一要求为我国小学教育明确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工作根本方向和遵循,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我们必须要牢牢明确和把握。高校一切政策的贯彻、制定和执行,一切人、财、物的配备和使用都要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进行要素匹配。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需要,更是人民的期盼,百姓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就是我们教育的奋斗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同频共振,协调一致,才能激发无限潜力,汇聚更大力量,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出更多的支持和人才保障。
实践育人工作是高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展现在育人过程中的优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促进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实践育人的关键内容就是致知于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依托多类型的实践基地、丰富的实践内容、完善的实践育人机制,真正引导师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增强奉献意识,树立家国情怀,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因此,实践育人工作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时代发展在高校这片沃土催生的重要育人“产物”。
实践育人工作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实践育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育人导向,实践和决策过程中能够准确聚焦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领域,选 择重点对象落实重点任务,不仅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对于高校在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助推作用。实践育人过程也是不断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过程,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为高校思政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对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大力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内在意义。本文为构建当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出了策略和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经验支撑。新时代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殷切希望,需要国家、党、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