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穿城镇中心小学幼儿园 闫增
陶行知说过:“儿童痛苦之完全消失及儿童福利之完全实现,是有待于天下为公。在这过渡时代与儿童幸福痛苦息息相关的,是父母与教师。”
何为儿童幸福?何为儿童痛苦?当今社会我们过分看重儿童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儿童品格和性情的培养。用非常成人化的标准将儿童的幸福定义为:他(她)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能考上名牌大学,有非常体面的工作,有稳定可观的收入,有让人敬仰的社会地位,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等等。这些我们自认为的来自现实的客观评定,看似儿童的幸福,实则儿童的痛苦。因为从不断出现的青少年自杀、犯罪等心理扭曲问题中,我们应该反思,是功利性的教育促使孩子获得成绩、名誉、地位重要;还是用爱的教育给他带来的安全、自信、建立健康的品性重要?为人父母,为人师表的我们是否需要转变我们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帮助我们的孩子塑造优秀的人性品格,打造真正属于儿童的幸福人生!
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讽刺、挖苦、贬低、责备、欺骗、暴力等,这些都是源于我们成人的不尊重和不接纳。很多父母大概会不承认并笑问:我的孩子,我怎么可能不接纳他?然而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的一句话“这次你怎么又没考好”,就是这句最简单最普遍的话足以证明成人对待儿童的不尊重和不接纳。首先教育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是需要我们去尊重的;其次做事情不可能都是做到最好的,成功有时失败有时,这是需要我们去接纳的。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因为在学校经常问教师一些另类的话题,不被教师接受,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教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然而他的母亲却接纳他,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反而给以肯定和耐心的教育。爱迪生的母亲懂得尊重他的兴趣需要,更是接纳他的一切,就因如此才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一个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尊重和接纳儿童,避免偏心和不公正的比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当我们都接纳的时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情感的油箱”,关爱与赞赏就是“情感油箱”里的油,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关爱和赞赏,他的心会枯竭的,他会感到空虚、孤独、寂寞。赞赏是增加孩子自信的秘诀,然而国人有不愿意赞赏别人的传统习惯,有时还会担心赞赏太多孩子会骄傲,认为“贬低”孩子才是对他的激励。这种教育的通病久而久之削弱了孩子自信的品格培养。有调查统计关于对儿童的赞赏之词跟批评之词的比例,在家中两者之比是一比八;在学校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比例是一比十二;同学之间的是一比十八,这些数字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赞美之词是多么的贫乏。那么怎么样让赞美临到孩子身上,首先不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我们不能总是要求孩子做得尽善尽美,只要孩子在不断进步,我们就要给他积极的鼓励和赞赏。其次当非要批评的时候也要赞扬在前批评在后,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就是喜欢得到赞扬而不是批评,如果赞扬别人的话先说在前,即便有之后的批评也是会被人欣然接受的。关爱和赞赏儿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私底下赞扬,外人面前夸奖,通过拥抱、爱抚等方式。我们要知道关爱儿童,赞赏儿童的优点会让他感到自己与别人不同,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形成自信的品格。
责任和担当是一个人的品格,应该从孩子们小的时候开始培养。负责任的父母遇事不随意发泄情绪,而是在平静中对子女进行管教。比如当看到孩子玩具满地扔时,不是火冒三丈地大吼,而是巧妙地跟孩子约法三章,自己的房间要收拾、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整齐、要帮助家长做家务等等,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责任,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十一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对方索赔十二点五美元。当时这些钱可以买百余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可以先借给他,但一年后必须还。从那以后,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了父亲的十二点五美元。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而当里根总统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只有耕种才有收获,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当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负责任、勇担当的品格,将会对他的一生有益。
有一个仅八分钟且没有台词的动画短片,上映不久就获得117个奖项提名,揽获64项大奖,短片的名字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清晨,上班,上学,整个世界就像一个精密的大机器,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零件,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片中的小孩在这样一个灰白单调的世界里发现了一片“绿洲”——拉提琴的追梦人,小孩瞬间知道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然而父亲说“学校才是你该去的地方”,学校里小孩把拉提琴的追梦人画在纸上,教师却指着纸上的ABCD说“这才是你该学的东西”,回到家中小孩把画拿给父亲看希望得到父亲的赞赏,然而看到的却是父亲瞬间皱起的眉头。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就这样被成人无情的磨灭了……当父亲恍然大悟时,追梦人却已不在。虽然父亲最后不顾路人的眼光,声情并茂地拉起了提琴也得到了小孩的认可,可还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因为明天的明天注定还是会回到现实中,注定还是继续用体制化的教育扼杀孩子的个性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