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梅华
上海市宝山区积极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活动,倡导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会上课、会辅导、会咨询、会研究”,其中,会上课是基础。通过实施“心理辅导课三阶式研训”和“三阶式反映团队评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行为导向,立足课堂,旨在打造一支能上课、会上课、上好课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队伍。
心理辅导课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进行、参与的一种运用团体动力的助人过程。
“心理辅导课三阶式发展研训”项目通过设计逻辑关联三段式、螺旋上升活动式、有效媒材介入式的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辅导课的实践和研讨,有效解决心理健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升其授课力。
逻辑关联三段式是心理辅导课的初级阶段,将心理辅导课的课堂设计分为热身、主题、总结三个部分:热身部分是铺陈引入,既活跃课堂氛围,又揭示课题;主题部分是活动推进,通过一个个活动落实活动目标;总结部分是凝练方法,提升感悟。在主题部分,教师设计若干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不相同,看似没有联系,但都指向活动目标,为达成设定的目标而服务。以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蔡素文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将坚持进行到底》为例。
(1)热身活动:“挑战瑜伽”。
(2)主题活动。
活动一:看视频获启示。
观看动画片《将坚持进行到底》,引出主题:将坚持进行到底。
交流: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坚持?
小组讨论: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拥有一份坚持。
活动二:听故事得秘籍。
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猜猜他是谁:故事《周杰伦成才之路》。
教师传授“坚持小秘籍”。
活动三:写语录助成长。
教师讲述自己的心语录。
学生书写心语卡。
再运动:再来一轮“挑战瑜伽”,分享此时此刻的心情。
(3)总结活动:欣赏歌曲《蜗牛》。
在这一节心理辅导课上,心理健康教师设计了看视频、听故事、写语录等多项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时候需要坚持,掌握坚持的方法:制定小目标——心中有梦;小步走,不停步——付诸行动;积极进行自我对话——给自己加油,心理辅导课的活动目标逐一实现。
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主,教师主导性强。通过掌握三段式结构的模式,教师对心理辅导课的畏惧感逐渐消退,敢于进行心理辅导课堂实践。
螺旋上升活动式是心理辅导课的中级阶段,是在第一阶段逻辑关联三段式的基础上,改变主题部分的活动设计,主题部分不再是一堆活动的串联,而是用一个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将其用足、用好、用透。课堂上,同一个游戏进行三轮,每轮的游戏规则不断调整改变,游戏难度呈螺旋上升,每完成一轮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交流活动。随着游戏规则一次一次变化,难度一次一次提升,学生的体会、感悟也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逐渐调整自己的认知,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效果很好。
这一阶段,心理辅导课的架构更加规范,心理健康教师对心理辅导课设计的思考更加深入、精细,课堂上的应变能力、掌控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
以上海市宝山区美罗家园第一小学冷美玲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圆圆乐》为例。
(1)热身活动。
活动一:观看视频《小蚂蚁系列》,鼓励学生给短片取名。
活动二:观看五彩缤纷的圆纸片视频,导入课题——《圆圆乐》。
(2)主题活动:创意拼图。
第一轮游戏,规则:请用4 个圆拼成一幅图画;各组给自己的拼图取一个名字;时间为3 分钟。
第二轮游戏,规则:请用8 个圆拼成一幅图画;各组给自己的拼图取一个名字;时间为2 分钟。
第三轮游戏,规则:每组分别派2 个代表参赛,其他队员做拉拉队;用6 个圆拼成一幅图画;给自己的拼图取一个名字;时间为2 分钟。
(3)总结活动:师生同唱《左手右手》。
在这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创意拼图游戏,将游戏做了三遍:第一遍,全组学生在3 分钟内用4 个圆拼出一幅图画;第二遍,全组学生在2 分钟内用8 个圆拼出一幅图画;第三遍,小组派2 位学生在2 分钟内用6 个圆拼出一幅图画。游戏的时间从3 分钟变成2 分钟,圆的个数从4 个变成8 个再变成6 个,参与人数从全组参与到最后选取2 名代表参与。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教师不断询问学生合作游戏后的感受,学生也慢慢地体会到要尊重队友、学会倾听、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有效媒材介入式是区域心理辅导课的高级阶段,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一种或多种媒介材料来设计活动。在课堂实践中,教师会关注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的真实情绪、行为变化,并及时给予指导。如上海市宝山区和衷小学朱琳萍的心理辅导课《“比”中有心意》基于表达性艺术辅导的理论,综合运用媒材——“欣悦卡”和“学习单”引导学生尝试将心理图像具象化呈现,释放内在的情绪;上海大学附属小学张华凤的心理辅导课《看见不一样》结合积极心理学原理,运用“情绪卡”和“绘本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感受认同的积极情绪体验。卡片、绘本等有效媒材的介入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心理辅导课的探索和思考,使心理辅导课的设计、形式变得丰富,方法、策略呈现多样,理论运用更加多元;心理辅导课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全员的参与,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我的体验与感受,让教师以一种更加自主、开放的状态投入心理辅导课的实践。
以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朱夏艳的心理辅导课《你好,愤怒!》为例。
(1)热身活动:“谁是表情帝”。
活动规则:每组有一张情绪卡;选出1 名表情帝;表情帝上台做表情,其他小组竞猜。
揭题:你好,愤怒!
(2)主题活动。
活动一:画出我的愤怒家伙——外化愤怒。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喷火龙》片段1;请学生画出“我的愤怒家伙”,教师分享,学生交流。
活动二:愤怒家伙惹的祸——看清愤怒。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喷火龙》片段2,教师分享,学生交流。
活动三:对待我的愤怒家伙——应对愤怒。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喷火龙》片段3,请学生找一找自己对待愤怒家伙的方法,并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贴一贴。
(3)总结活动:朗读小诗《你好,愤怒》。
这节心理辅导课依据后现代家庭治疗中的叙事治疗理论进行设计,将“问题外化”这一技术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两种媒材——情绪卡和绘本故事。在热身环节,教师设计了活动“谁是表情帝”,发给每一组一张情绪卡,学生根据情绪卡的提示做表情,既有趣又贴合主题。在主题部分,绘本故事分三个片段推进:第一片段,教师通过“阿古力愤怒的时候,喷火龙找上了他。你愤怒的时候,谁找上了你?”等问题,引导学生“画出我的愤怒家伙”,带领学生看见愤怒家伙的长相,把自己和愤怒分开,做到“问题外化”;第二片段,教师通过“阿古力愤怒惹祸事”,引导学生看清楚愤怒是怎么来的,思考愤怒带来的影响;第三片段,在故事推进中,教师引导学生评估与决定自己和愤怒的关系,找出应对愤怒的方法。
“三阶式反映团队评课”项目将评课教师分为三个反映团队,分别是核心观察团、教师观察团、学生观察团,旨在指导教师从不同维度和视角看课、听课、评课,共同探讨心理辅导课的设计架构,成败得失。
在听课环节,评课教师需要看懂授课教师每个活动环节设计的意图,要认真思考:教师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活动目标是什么,是否达成预定活动目标,活动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什么等;评课教师还需要仔细观察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教师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对、教师对学生交流的及时性点拨以及课堂上学生产生的共性或个性的问题等。这个过程是学习、思考、内化、提升的过程。
在评课环节,三个反映团队与授课教师开展互动交流,以问题和反馈的形式,共同梳理心理辅导课的脉络、调整活动策略、解决生成性问题,帮助授课教师完善教案和教学过程,提升其授课力。
授课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思考,评课教师对课堂的剖析与点评,对三个反映团队以外的听课教师来说,就是一个解惑的过程——解答他们听课过程中的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对他们也是一种促进与提高。
“三阶式反映团队评课”是心理辅导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延伸板块,评课的时间为15 ~20分钟,每次的评课教师都不同,保证区内每位心理健康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评课活动。这种实践模式强化了心理健康教师的学习意识,促使他们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并进行有效思考。在评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评课教师、听课教师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