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精神点亮儿童生命底色

2019-01-14 07:07朱茂勇
江苏教育 2019年58期
关键词:长征路长征红军

朱茂勇

“您有清正廉洁的公仆情怀,是中华儿女追随的楷模;您有扶危定倾的民族担当,是炎黄子孙的接触典范;您有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是红小师生学习的榜样。海棠花开,香溢四方,盛开在每一个温暖的春天,怒放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上。”

不久前,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举行了纪念周恩来总理121 周年诞辰活动,六年级12 班的沈霈程同学写下了这首深情的诗——《海棠花开》,以表达自己对伟人的怀念。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直是周恩来红军小学的教育格调与教育追求。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周恩来红军小学充分整合区域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新时代背景下红军精神和周恩来风范的独特内涵,将红色教育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合,着力培养新时代的美好少年。

一、重走长征路,红色薪火永相传

“长征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长征所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校长管晓蓉说,“‘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就是让学生在重温长征这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征途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英雄的艰苦奋斗精神,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前行。”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周恩来红军小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周恩来红军小学曾两度开展“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第一次是在2011 年6 月18 日至6 月30 日,第二次是在2016 年6 月30 日至7 月12 日。两次重走长征路,旨在让学生通过寻访,缅怀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传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格。

2011 年举行的“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活动在周恩来红军小学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小学生中开展也是第一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不过12 岁,年龄最小的还不足8 岁,出发的那一天,家长都前来送行。对这群从没有离开过家长的学生来说,这次离别是那么难舍,但是这群学生还是上了车,向家长挥手告别,因为他们知道此次“红军娃重走长征路”的经历注定是永生难忘的。

“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团从淮安出发,沿着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12 天途径四省,沿途参观22 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一路上,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学生走红军路、穿红军军服、唱军歌,以红军战士为榜样,不仅重走了长征路,更是让红军精神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我们永远听党的话,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继承革命传统,坚定革命信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学生在古田会议旧址前庄重宣誓。“重走长征路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之前我遇到挫折总是爱哭鼻子,但对比红军当年长征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我的这些困难简直不值一提。现在,我不再轻易掉眼泪,变得坚强多了。”一名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学生讲述着她的收获。

走心的红色教育,才能让红色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重走长征路塑造了学生坚强的人格,更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二、传承伟人风范,红色旗帜永飘扬

漫步在周恩来红军小学的校园里,红色元素处处可见,伟人的风范时刻彰显。学校的长征园中有一座微型的“泸定桥”,学生模拟攀爬,既能锻炼体魄,又容易铭记红军精神。“校旗上闪烁红军的五星,脚下路延续新的长征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先辈的热血在身上奔腾。书声琅琅,传递飞夺泸定桥的英勇;笔声沙沙,续写翻越雪山草地的雄风。”学生正在“恩来园”里高唱着这首《红军小学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第一步。”管晓蓉向我们道出了她的思考,“我们要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怀,通过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抱负。”

周恩来红军小学本着“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办学初衷,着力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学生胸前校徽上的报题、校刊的刊名、校报的题名均采用周恩来的手迹。会堂里悬挂着周恩来的手迹匾额,“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爱我们的民族吧,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这些周恩来的语录在教室中随处可见,红军服更是成为学校的校服。学生通过各种文艺汇演的形式践行红色传承精神,让红色旗帜在校园处处飘扬。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堂必修课,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给新生观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少年周恩来》,给学生召开的第一次队会主题是“我心中的周爷爷”。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便会带领学生来到周恩来纪念馆,举行入队仪式和推优入团仪式,让学生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树立远大志向。每年春天,学校的“红军娃讲解团”就会开展“春天,我们到桃花垠看您”义务讲解活动,为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儿,那么校园文化就是这流动的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标语,周恩来红军小学都会让学生浸润在这无声的红色海洋中。

三、探访老红军,红色摇篮今更红

“1958 年炮击金门,厦门何厝是前线。那天晚上,大家正在学校操场看电影,村子里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通知全体村民赶紧转移。我和其他12 个同学便躲了起来,家长找不到我们,只好先转移。”何佳汝这位当年的“英雄小八路”,向学生谈起了那段往事,“那年我14 岁,我和其他12 个同学没有转移,留了下来一起保卫家乡。我们这支13 人组成的‘小八路’,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洗补军衣、烧水、送饭、架设电话线、看守电话机、抢修公路、站岗放哨……”

学生依偎在何奶奶身前,津津有味地听着何奶奶讲故事。这一幕是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学生在福建厦门慰问老红军何佳汝的画面。听着何奶奶的故事,红军娃对她的敬意油然而生。何奶奶告诉学生,当时通信设备炸断了,于是他们这群“小八路”手拉手接起电话线,这个故事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英雄小八路》。作曲家寄明老师听了“小八路”的故事后,更是为此写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听完何奶奶的故事,学生与何奶奶紧紧相拥,邀请她一定要抽时间到周恩来红军小学做客。与何奶奶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何奶奶传递的“英雄小八路”精神会一直刻在学生的心上。

“淮安,淮安,我知道。孩子们,你们的姜奶奶也是江苏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的迟浩田上将动情地说,“今天,我非常高兴,不像是八十多岁,倒像是十八岁了。希望你们继承老红军的光荣传统,珍惜周恩来红军小学的荣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祖国和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学校组织学生拜访迟浩田将军的活动,为的是让学生能够走近老红军,倾听他们的故事。“回想拜访迟将军的场景,那一幕幕仿佛在眼前。”学生钱星竹细细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他左手牵着迟爷爷,右手拉着姜奶奶,不仅为二老送上了祝福,还献上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快乐成长,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保护家园,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这是杨奕孜同学在“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队会中的铿锵誓言。

红色沃土育新芽,红色摇篮今更红。学生在与老红军的亲密接触中,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先辈对信仰的坚定、对理想的执着,同时,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当年先辈不怕牺牲、出生入死、艰苦奋斗换来的。

猜你喜欢
长征路长征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十送红军
走好新的长征路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