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英
(江西省瑞金市瑞明小学,江西 瑞金 342500)
教师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往往都是起着主导者的作用。通常学生都是通过教师对重点句子的讲解和分析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从长期的教学经验看,可以发现这种方式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的效率较高;却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制约,不利于阅读视野的拓宽。为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刺激他们积极发挥思维的灵活性,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小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如何阅读,还要学会如何进行更好、更有效的写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可以有着更为扎实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便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个性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课堂可以和教师做到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了解,自主和自由的概念,不能将两者混淆,让学生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非阅读自由化。在讨论的环节,学生会因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过高而忽略了课堂纪律,出现教学环境混乱的现象。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也要掌控课堂纪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作用,在就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知对阅读进行理解,但理解的偏差学生并不知晓,这就会使很多学生出现语文阅读思维混乱,最终导致学生在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停滞不前。
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开展,教师所要首先注意的应当就是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只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始终贯彻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才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个性,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阅读计划。仅是简单地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主体个性制定相对应的个性化阅读计划,从而导致了个性化阅读的应用实际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形同虚设。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应当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的阅读需求达到一个较为了解的程度,才能够为学生制定高效的阅读计划。
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好奇心较重且较为好动,较为单一的课堂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充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才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丰富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对于课文的改编,将课文内容改成剧本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演绎,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文章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等,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对于课文文章进行理解。
在深入到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当中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在思想层面,素质教育理念已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试教学目的仍较强,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记忆固定的答题模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的现象仍较为严重。这一现象所导致的后果,即是学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导致个性化阅读的难以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从弱化应试教学目的以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兴趣的激发带动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进行对于考试题目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要意识到,弱化应试教学目的并非是一味地否定原有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依旧要注重对于语文阅读知识技能的讲解与传授,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启蒙之时,我们应秉持“个性化阅读”理念,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让个性化阅读之花逐步绽放在学生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