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佑
(河北省容城县八于乡陈阳庄小学,河北 容城 071700)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 其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学校教育人员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力度, 整合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小学教学任务中的重点,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教学计划和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下:
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是学生的观察、记忆、创造、思维、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社会认知等等。加强学生的认知与学习心理这方面的研究, 根据不同的学生作出针对性的指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按照规律学习,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注意劳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知与学习理念这方面的教育,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 使学生会学习、好学习。
心理品质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教育,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学生在心理品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以及其他人的关系。学生将来会走向社会, 面对各种性格的人,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有很多行为习惯和爱好都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的,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使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法, 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 有的学生性格脆弱, 有的学生倔强冲动, 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 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出现的问题, 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 使学生具备在各种情况下应有的处事态度和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 兴趣不能持久。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 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为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比如,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这件事我想这样做”交流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这件事是谁的错”研讨活动, 让学生在交流与研讨中明辨是非、表明观点, 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起到引领和导航作用。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 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 言行举止要有涵养, 不断学习文化知识, 提高自身修养, 积极调整自我心态, 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为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育者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首先保持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指标, 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心理辅导。教育者要转变心态,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关心、爱护学生, 加强师生交流,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信赖,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长存感恩之心的人, 内心必定是温柔的, 这类人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快乐。教育者借助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有关感恩的相关视频, 例如“为妈妈洗脚”“灾区儿童的感谢信”“失主答谢拾金不昧路人”等等, 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恩的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正能量的熏陶下懂得感恩。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例如为爸妈洗脚、干家务, 让学生体验付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的过程中,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比例在不断加大, 青少年受到家庭、社会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差, 容易发生心理扭曲,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青少年走上轻生的绝路, 家长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致使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孩子加压, 报名各种兴趣班, 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疏导, 长期积攒在心里, 总有一天会爆发。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心、爱护学生, 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轻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