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建军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四川 南充 637700)
在新的环境之下,相关部门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知识,还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们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应提高其在社会上发展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以讲解知识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甚至认为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完,其就相当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导学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学习效果,那么难以保证教学取得成功。因为教学过程好似一场表演,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演出且学生应作为主角出场。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就会严重影响“整场表演”的质量。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以“主角”的角色进行教学。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给学生“表演”的机会,完全忽略学生这个角色。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认真执行教学,学生们便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因为在没有保证学生参与度的情况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是任何阶段且任何学科都需要的教学元素,它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有些高中教师认为在高中时期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相反在高中时期尤为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因为高中的课程较难且很多学生都顶着一定的压力,这导致很多学生都厌于学习。
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低。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高中物理时都采用固守的教学法,即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类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个人的表现,却没有很好地将学生融入教学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抱怨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并不强烈,这也是因为教师固守的教学模式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据我了解,很多高中生并没有完全地投入到物理课中。针对这样的情况,高中物理教师应采用能保证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教学法。如:问题导学法。从字面意思来分析,我们便知道问题导学法指在教学中融入相关问题,并且将问题融入课堂中的时间不定,可以在讲课前、讲课中、讲课后融入问题。在不同时间融入问题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在课前融入问题能为新课做铺垫;在讲课中融入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讲课后融入问题能引导学生总结。但不论何时引入问题,都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问题的设置不仅包括提问部分还包括回答部分,其需要学生的参与才能确保提问的完美执行。因此在教学高中物理时应用问题导学法,是保证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极佳方法。当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便能明了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便会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当学生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使学生和学习粘合起来,这样学生们才会投予更多的精力于学习中,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问题导学法是依据于问题进行教学的,其问题的选择尤为关键。在教学时,物理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应和教学内容相关。且选择问题时要参考学生的基础情况以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切勿提出一些和学习无关且没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只会耗费教学时间。长久下去,还会抹灭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激情并且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应该提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其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会习惯性地提问,但其所提的问题不足以吸引学生去思考。
比如在讲“光波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在上课伊始,物理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呈现“V光≠V光”的式子。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在课本中找出为什么“V光≠V光”。相信看到这个式子,很多学生都会怀疑是不是教师写错了。当教师告知学生此式子并没有写错时,很多学生都会好奇为什么“V光≠V光”。这样的式子就能将学生带入一个好奇的情境,且吸引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带着对此式子的无限好奇,学生们便会认真在书本中找出此式子成立的原因。我相信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效果要远远优于毫无目的去学习的效果。并且学生们也会更加认真、仔细地去思考为什么“V光≠V光”,从而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一般情况下在学生预习期间,大多数学生便会掌握到光波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的不同。甚至有些学生在认真预习后,便能大致地解释为什么“V光≠V光”。当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光波在不同介质了传播速度不同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新课。我相信提出如此吸引学生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欲望都会较强烈。
问题导学法固然有一定的益处,但教师也应该注意提问的最佳时间。当然提问的时间也和提问的内容以及提问的目的有一定的关系。当教师想为所教新课做铺垫时,就应在讲课之前进行提问。并且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比较吸引人的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精力定于教学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且问题的难度要依据学生对新课的掌握情况而定,这样就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如若发现有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够高,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这些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在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以引导的方式。切勿用过于生硬且严苛的态度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只会打消学生学习的激情。在教学内容讲完之后,教师便可以提一些总结类的问题。总结类的问题最好选一些概括性较强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复习本堂课的内容。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用于新课教学中,在复习课和评价习题课中也可以向学生提问。比如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来讲一些他们比较擅长的习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能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们优良的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挑选和准备每一个问题。
在高中这一艰难且重要的教学生涯中,优良的教学法能为教学带来一定的益处。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教学中,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但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以及尽可能地提一些能吸引学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