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国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9.22.037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皮肤疾病临床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该院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其中合并皮肤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合并皮肤病8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皮肤病主要是瘙痒症(21.5%)、湿疹(25.0%)以及真菌感染(27.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以及年龄使均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皮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通过对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以及年龄等方面的控制,有助于减少皮肤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皮肤病;临床症状;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b)-0037-02
T2DM(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糖代谢出现紊乱,严重的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肾、心等主要器官出现并发症,对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產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患者大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对于老年T2DM患者来说,整体发病率更高[2]。该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病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其中4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60~72岁,平均年龄(67.3±3.2)岁。对照组80例其中35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7.3±3.4)岁。
诊断纳入标准为:以WHO规定的有关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为准:患者FPG(空腹血糖)>7.0 mmol/L、OGTT(葡萄糖耐量)患者通过口服75 g葡萄糖2 h后血糖含量≥11.1 mmol/L。
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或有严重感染等其他重症病者;并发肺、肾、肝、心等主要脏器出现功能异常者;近期存在维生素D类药物服用史者;穿通性皮肤病者。
1.2 方法
采集160例老年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研究组80例合并皮肤病的患者进行病情类型等信息的详细记录。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基础疾病、饮酒以及吸烟、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以及年龄等资料的差异,再将患者该病皮肤病的资料进行综合考虑,研究对比T2DM患者合并皮肤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参照对照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组作为因变量(糖尿病并发症、基础疾病、饮酒以及吸烟、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以及年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主要影响因素筛选出来。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皮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揭示皮肤病的发生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以及统计学关联。
2 结果
2.1 合并皮肤病患者常见皮肤病类型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皮肤病主要是瘙痒症(21.5%)、湿疹(25.0%)以及真菌感染(27.8%),见表1。
表1 合并皮肤病患者常见皮肤病类型
2.2 Logistic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岁)、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BMI(kg/m2)以及空腹血糖异常均为导致T2DM患者出现皮肤病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患者出现皮肤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2.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以及年龄使均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皮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出现皮肤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糖脂代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血浆葡萄糖的含量异常升高,该疾病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分泌的缺陷。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糖尿病的整体发病率为11.6%。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皮肤病,病变的病情程度以及表现形式视患者实际情况轻重不一。该研究80例合并皮肤病的T2DM患者主要出现了7中皮肤病类型,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皮肤病主要是瘙痒症(21.5%)、湿疹(25.0%)以及真菌感染(27.8%)。相关研究指出,患者除患有瘙痒症和真菌感染之外,还会出现非念珠菌性擦烂红斑、紫癜性色素性以及过敏性皮肤病等。其中过敏性的皮肤病大多与患者免疫功能出现紊乱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非念珠菌性擦烂红斑大多与患者血糖代谢以及肥胖有关;紫癜性色素性皮肤病患者一般认为与血管内压力异常升高有一定的联系。
该研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以及年龄使均为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皮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疾病主要会涉及到机体血管组织、免疫系统、生化以及代谢等方面复杂错综的相互作用影响,该研究的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是一项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就具相对更高的皮肤病患病率,试分析主要的原因大多与患者器官以及组织功能出现退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病变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患者年龄越大,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就越差。患有皮肤病的概率就越高。同时研究显示空腹血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提示合并皮肤病的T2DM患者整体血糖控制能力较差。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导致真菌的滋生[3]。糖尿病患者一般存在脂肪、糖以及蛋白代谢紊乱等问题,极易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小血管、微细管疾病,以上病变的出现极易导致患者水分丢失、皮脂减少、营养不良、出现皮肤老化,再加上外界的刺激会进一步减弱皮肤的屏障保护效果。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就是多尿症,该症状会加重患者皮肤缺水的情况,导致皮肤异常干燥,再加上搔抓刺激极易对角质层屏障造成损伤,出现炎症反应[4]。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极易引发“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環。与此同时,皮肤中包含的脂肪酸、神经酰胺、胆固醇具有维持皮肤表面具有水分渗透性的效果,可实现皮肤代谢功能的维持。患者血脂一旦出现代谢紊乱会对机体的调节机制以及微循环机构造成损伤,减弱局部皮肤的微循环效果[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皮肤病主要是瘙痒症、湿疹以及真菌感染;临床上通过对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血脂异常、空腹血糖以及年龄等方面的控制,有助于减少皮肤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敏, 刘琬, 高小曼. 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疾病的临床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6(9):955-958.
[2] Yang W , Li Y , Tian T , et al. Serum vaspin concentr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J]. BMC Endocrine Disorders, 2017, 17(1):67.
[3] 郭潇潇, 高静, 向玉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4):96-102.
[4] 黄崇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9):43-44.
[5] 葛美芳,陈悦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5):364-366.
(收稿日期: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