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琪 朱红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在产后腹直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68例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腹直肌分离量、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生产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脐上、脐下平均腹直肌分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用于产后腹直肌患者中能减少腹直肌分离量,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
腹部超声;康复按摩;产后腹直肌;临床效果;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腹直肌分离是由于产妇妊娠晚期子宫不断增大,从而会引起腹肌拉长,导致原处于平行并列的两腹直肌在腹白线部位分离,严重者将会引起腹部肌肉变弱,对于腰背部的承托力下降,引起腰背酸痛[1]。同时,产妇分娩后腹部肌肉松弛無法立即恢复原有的位置与形态,多余的赘肉将会在腹部堆积、突出,影响患者美观。康复按摩属于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能促进肌肉组织细胞自动修复,加速多余脂肪的分解,发挥塑形的目的,但是对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的影响研究较少[2]。因此,本文作者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康复按摩联合腹部超声在产后腹直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治疗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64例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年龄20~27岁,平均(23.69±3.21)岁;身高156~177cm,平均(165.39±7.83)cm;孕周36~41周,平均(39.41±2.14)周。观察组34例,年龄21~28岁,平均(23.11±3.24)岁;身高155~178cm,平均(166.11±7.86)cm;孕周36~42周,平均(39.47±2.17)周。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常规产后自然恢复法,加强患者营养指导,让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指导患者母乳喂养方法,避免提重物、增加腹压动作等,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观察组:采用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治疗。1)腹部环摩法。利用两手全掌从神厥穴开始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然后从左上腹到右上腹再回到神阙穴,完成环形运动,由神阙穴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5次;2)腹部推法。利用两手掌分别放置在患侧部位,从期门、天枢、中极等进行往返推摩,先推左手、然后推右手,交替运行;3)捏腹肌法。将患者拇指在后,食指在前,沿着任脉走向每次进行提捏数次;4)点揉法。两手交叉腰部,拇指分别点揉腰部第3、4腰椎横突部位,然后四指分别点按天枢穴,每次2min;5)点按法。利用两手拇指尖端按足三里、涌泉穴、三阴交等,每个穴位按1min,产生中度刺激,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1)腹直肌分离量。两组治疗后均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患者脐上、脐下平均腹直肌分离量,仪器为飞利浦epiq7,高频探头。记录两组治疗后平均生产天数;2)VAS评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采用VAS量表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该量表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3]。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腹直肌分离量及平均生产天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平均生产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脐上、脐下平均腹直肌分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平均生产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脐上、脐下平均腹直肌分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有助于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量,改善患者症状,利于患者恢复。腹部超声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利用腹部超声能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离量等,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康复按摩属于一种物理治疗方法,能达到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有助于增加韧带的弹性、接触肌肉疲劳,从而提高肌肉工作能力与耐力,有助于促进产后各系统、器官的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康复按摩的实施能促进腹直肌分离,治疗时根据经络的走向,刺激相应的穴位,结合中医按、揉、弹拔、滚揉等手法,能做到柔和、均匀、持久及渗透。临床研究表明:将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能发挥疏通经络,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为产后松弛皮肤、肌肉提供收缩的空间,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产后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能减少产后腹直肌疼痛。但是,患者行康复按摩治疗时应加强腹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善于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将腹部超声联合康复按摩用于产后腹直肌患者中能减少腹直肌分离量,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 张琮,胡骁骅,陈辉,等.皮瓣或肌皮瓣联合阔筋膜或复合补片修复患者严重腹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10):602.
[2] 李欢.探究电刺激联合腹式呼吸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6(07):57.
[3] 耿雪红.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603061.
[4] 龚涛武,赵楠,覃涵睿,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2(19):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