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2019-01-13 02:03:25孙泰龙
魅力中国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方式音乐

孙泰龙

(郑州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戏剧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现如今,随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需要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同时 也应该积极引入民族音乐文化,本文阐述了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积极意义,总结了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途径,下面对其进行具体阐述。

一、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质量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展开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通常采取教师展开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师讲解过于依赖,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展开相应的独立思考,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学习效率无法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改善这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其能够更好的展开自主探索,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全方面的提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与其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成正比,因此,学生对于某一部分内容的兴趣越大,其学习效率也会越高,但是,由于传统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学习内容又具备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无法获得提升,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趣味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状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途径

(一)创新音乐教学模式,融合教学与传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进步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校中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教师应当革新自身教学方式,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帮助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训练时,可以以传统民族音乐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在学习古典音乐、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时,通过对于名歌名曲的鉴赏,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创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以及相关技能,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实践技能的提升,让音乐教学能够与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历史的发展,感受到传统音乐中蕴含的魅力。除此之外,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选择适当的民族音乐作品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调动自身学习主动性。文化传承对于国家而言十分重要,文化传承不仅需要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不断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进而帮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二)营造音乐兴趣氛围,充分发挥音乐能动性

相较于其他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音乐是一门相对较为活跃的课程,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而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之中,要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深度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切实提升音乐教学的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也要做到积极开拓思维,以创新的方法展开教学工作,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驱动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并且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之中,潜移默化间将民族文化进行弘扬、传承,有效在当前基础上,给予民族音乐更多的创新,使得民族音乐更好被广大青少年群体所接受,将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进行传承,获得最佳的高校音乐教学的成效。为了更好降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陌生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尽量结合生活的实际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仅取决于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考察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带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可,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我国高校应当普遍开展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在高校定期开展民族音乐节,不定期开展民间音乐素材收集活动,也要同时组织学生到民间进行民族音乐的采风活动。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的活动内容,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与掌握,那么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对音乐教师而言,切忌满足现有的成效以及自身的水平,要在授课之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时代下的民族音乐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并且学习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自身的课程更具备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参与到民族音乐的课程中来。

(三)因地制宜,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所产出的民族音乐也非常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传承的时候并非一味地展开学习,而是要选择其中更有价值、更有质量地展开传承。换言之,在高校音乐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也需要做到更有针对性、更有筛选性地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力求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摆在教学的第一位置,再将优秀、经典、值得传承的民族音乐作为教学过程之中的重点落实。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因地制宜”的原则是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环,只有结合地方性的文化和特色,才能更好降低民族音乐所带来的陌生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如在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中,高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将民间艺人、民族音乐文化大师请进课堂,加强与广大师生的互动,丰富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要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培养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人,同时挖掘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有序收集、整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素材,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民族音乐文化开发和保护工作,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在具体展开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切忌采用刻板、生硬的方法展开教学,而是要以更为灵活、丰富的方法展开教学,做到深度利用好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例如,在进行某一曲目的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之中,可采用多媒体设备将其音频、视频等播放出来,让学生更为还原真切地感受到民族风情,并且切实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好奇心。除了歌曲的教学以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穿插一定的舞蹈辅助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使得民族歌曲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例如,针对《青春舞曲》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辅助一定的维吾尔族手鼓进行表演。又如在《赛马》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穿插蒙古舞的教学,从而更好进行民族音乐的融会贯通。

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有效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必要的,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途径,为了有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音乐教学课堂,要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教学方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音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