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
(重庆市开州区文化馆,重庆 405400)
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还为温饱问题而发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选择业余时间出去旅游,因此,物质条件丰富了,精神需求也就提升了。所以,如何发展和建设新时代群众文化,这是目前我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新时代环境下,我国人民再也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需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满足文化活动的需求之余,也要对他们起到宣传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很多时候,物质生活的发展脚步已经远远超过精神文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会直接导致很多群众文化跟不上现如今的文化氛围,继续夯实群众文化基础,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多途径建设群众文化,吸引更多的文艺活动爱好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丰富群众文化的方式和内容,这也是群众文化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手段,由此,全面巩固群众文化基础,加快群众文化发展,这些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的到来,对群众文化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过去的群众文化建设老路线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如果还是一味的采用老的方式,那么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未来应该做好群众文化改革和创新的工作规划,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要改变旧观念,遵从群众的意愿,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缓解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的压力,增加群众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另外,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群众对于群众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文化的差异需求。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5000年的文化,其中有很多精华是需要我们这代人进行传承的,因此,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进行很好的秉承,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此外,对于一些不好的文化,我们也不能盲目崇拜,要有自己的判断,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文化提供基础和内容。
随着我国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论是商品、外来文化还是先进思想进入国内,群众短时间内还无法接受如此大量的外来信息,因此,对于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通过对于外来文化进行甄别和筛选,对于西方的先进文化应该给予接纳,对于一些不好的外来文化,也要坚决的杜绝,增加群众的文化信心,进一步提升全国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群众文化的档次和水平。
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发展需求是多样性的,再也不是过去单线条的发展要求。随着外来文化,自身文化的统筹发展,群众文化面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如何可以更大程度融合这些文化,是我国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地方。具体我提几点看法:
首先,应该秉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理念,将我国5000年宝贵文化进行传承,提升民族自豪感,真正为群众文化提供基础。对于外来文化,要具有一定的判断性,保留对国内有用的内容,尽量让两种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其次,我国自身的群众文化也是非常的丰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要具有针对性,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最终让所有群众都可以学习和接受群众文化。然后,在建立群众文化的过程中,要有阶梯型,我国人口众多,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文化建设工作就要有阶梯型,一定要有步骤,有方式的进行,不能盲目扩张,也不能停滞不前,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建设好我国的群众文化。最后,对于群众文化的建立要有前瞻性,未来,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还会一如既往,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如果还是仅仅只看脚下的路,那是不行的,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具有眼光,建设工作要打好基础,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措施,一旦有问题,可以游刃有余,迎刃而解。另外,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要设立目标,可以5年为一个周期,计划在20XX年实现全面的群众文化建设目标,真正意义上提升全面的文化水平建设,提升老百姓精神文化的档次,让老百姓不但在物质方面,在精神方面也要大步向前,实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总而言之,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当下就要对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探索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阶段性的整改措施,在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阶层的努力下,全面提升和发展群众文化。结合新时代,我国民众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与文化精神的需求,大力发展新时代的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