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瑶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教育规律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特别是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使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综合素质培养成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表现是,社会认同感还需增强,大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角色,其思想道德健康整体状况还不够稳定,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提高,社会责任感还需增强,自我提升和成才意识还需提高,积极进取和学习自觉性还需增强,求知、求新以及综合素质的能力的提高问题也亟待解决。形成以上问题和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传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以知识的传输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课程,但是并没有提升到相应的知识层面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水平。其人格的养成以及观念的养成,并未受到关注,因此综合素质课程的人文功能没有得到体现。
第二,传统职业教育忽视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许多学生把接受职业教育当成是就业的出路和谋生的手段这就表现出了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而忽视了职业教育对人情操、人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缺乏共鸣性。
第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职业教育综合素质课程,没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和教育指导,教育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导致千篇一律,学生没有个性和差别可言。但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开放扩招等一系列政策后打破了学生的年龄等条件限制,学生本身差异性和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也受到了新的挑战。
第四,传统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仅注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转变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培养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成为职业教育综合素质课程不断改进的根本途径: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在办学方面要转变封闭式的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办学道路,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求,这是促进职业教育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扎实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确保综合素质能力普遍提高的重要路径。
第二,要积极的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评标准,真正地发挥考试的调控和激励作用,重点测试学生对综合素质课程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而不仅仅考核他对文章及作品的掌握情况,既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形成立体的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使考评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发挥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严格的教育育人制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要形成规范的育人制度,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的发展,要通过开设综合素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把心理素质和抵御压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奠定基础,直到学生能够掌握分析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温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保证未来走出社会,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综合素质课程应该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阶段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最高标准,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将创新能力教育培养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新起点,挖掘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同时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平时的自学能力和动脑习惯,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