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2019-01-13 00:32张伟业
魅力中国 2019年31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院校

张伟业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近30多年的发展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越发的关注。高职院校与本科性质相同都是高校的组成部分,主要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我国高水平劳动者的状态。然而有的高职学生却无法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业。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存在焦虑恐惧、自卑与虚荣心态,人际交往能力差,抗挫能力低,遇到重大困难无法独自应对等问题,在出现心理危机问题时又不能正确或及时的找到寻求帮助的途径。

有着严重的自卑与虚荣心学生抵触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组织的心理活动、拒绝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他们将自己的心理疾病交给了虚拟的网络媒体世界。有些学生虽然乐于接受学校提供的心理帮助却因为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不能及时得到救助,他们不得不将将自己的心理疾病交给虚拟的网络媒体世界。由于参差不齐的网络媒体信息,过度的依赖往往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些现象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上,大部分院校虽然已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协会等相应心理救助机构,并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使得这些心理部门在日常运行中并没有起到及时有效的作用。心理救助机构对于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多是处于被动状态,大多数心理危机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创新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研究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状

高职教育它属于高等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让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但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自身素质、人生目标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背景、生存环境差强人意,其显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不安定因素也更令人担忧。

高职学生普遍具备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在高校的不断扩招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综合素质有些偏低,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综合问题的出现。

学业水平影响,有些学生因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偏低,成绩不佳而缺乏自信心甚至对人生感到迷茫,造成悲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产生自尊心高而自信心低的心理状态。

心理失衡影响,有些学生因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有些学生却是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选择了学费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他们心有不甘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心灰意冷,学习动力降低,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发生碰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卑感和心理失衡。

就业压力影响,由于学习能力水平偏低,学业方面与高校有着明显差距,自卑心理影响着人际交往,有着就业欲望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深深忧虑。

心理能力调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各种压力带来的情绪波动时,没有应对不良情绪调节能力,只想选择逃避现状,当身处绝境后,这种状况在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之时,很容易走向极端。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其思想认识上的不成熟和个性上的不稳定,导致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从而产生消极行为。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

随着 5G时代的到来,已走进千家万户的网络时代,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浏览视频、了解资讯、游戏娱乐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无法摆脱的网络主要所指“互联网”,这个互联网时代也有如下几个特征:

1.全球性与交互性。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没有了空间与距离的限制。且可以随时随地以非常低廉的成本非常迅速便捷的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不同的政治意志、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信息,在这个开放性平台上肆意奔流,激烈碰撞又彼此重叠,让网络呈现出的公共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2.自由性与虚拟性。现在很多人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高度匿名性,不再担心自己的真实身份被发现,有些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压抑又难以向身边人表达的真实想法,在网络上宣泄,意欲引起共鸣、不满与抗议,形成蝴蝶效应。

同时,网络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虚拟公众平台,它以图像、声音、信息等电子文本形态构建了一个无形却具有丰富内涵的新型空间。通过虚拟某些“不可能”和“不存在”延伸了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大大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网站为了点击量,雇佣非专业段子手撰写心灵鸡汤,在媒体等中介的渲染下,事物的本质变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导致人与人之间陷入信任危机。

三、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

(一)学生心理危机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可能是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到的,当事人觉得自己一切正常时,也许已经存在心理危机状态。例如:

1.物质欲难以控制。近年以来,校园贷呈爆发式增长,究其根本是大学生的物质欲难以控制。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较单一,大部分来源于父母,且生活费并不算高,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费。大部分学生除了生活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在攀比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畸形的消费观念。这时不良贷款平台通过低门槛借贷等方式引诱大学生办理不良校园贷,如学生未能按时还贷,平台以威胁、骚扰、公布裸照等违法手段催其还贷,有些大学生在没有能力偿还高额债务时,只能选择出走、甚至自杀等极端方法进行躲避。

2.情感危机。在校园里的情感危机问题我们并不少见,因为感情受挫有的学生会选择沉迷于网络的形式来逃避现实,有的学生甚至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来伤害自己。通过各大媒体我们也能经常看见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

类似的危机表现还有很多,就业危机、社交危机等等,如果没有恶略的结果产生时,人们不会给予高度重视,只有当后果比较严重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1.学院为能及时掌握学生相对准确的心理状况,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组织心理测试,对于心理测试结果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其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更为密切的关注,或为其推荐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2.学院开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组织“525心理健康月”活动等。

3.学院设置心理咨询室等专门机构,由心理老师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但是由于心理老师人数较少,同时身兼数职,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影响

在网络信息广泛传播的今天,以新媒体作为载体的信息源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们,如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其面临的巨大考验。当今时代,新媒体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其在学校所受到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已经无法应付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这就使得学校不得不拓展自己的管理手段及教育方式。现在,我们通过查阅书籍和资料,及通过与在校学生交谈沟通和问答调查的方式,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挑战,分析现有心理干预方法的现状和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遇到的难题,细思其成因并给出合理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

(二)新媒体对髙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冲击

1.信息碎片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现如今,网络愈发的发达,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阅相关知识来自我诊断心理问题,已然形成了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链条,这一现状使得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不到真实准确的信息,也使得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变得举步维艰。网络信息的不专业、不科学、不完整性,碎片化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管理者,他们很难了解到学生所面临的最真实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方法难以准确把握。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严重的心理问题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料,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无疑加剧了高职院校干预其心理健康的困难,对于管理方对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2、负面信息泛化影响。网络负面信息伴随着网络传播而泛滥,面对有好有坏的网络信息,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判别能力比较薄弱,而学生的好奇心又驱使着学生从各个方面接触到各种负面信息,这使得学生本来滋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剧。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容易对信息的解读产生偏差,片面的理解信息中所传达的内容,进一步阻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近一段时间,媒体中广泛充斥的大学生弑母,失联,跳湖跳楼自杀消息,这些消息背后更多的将责任推卸给社会,其他人,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模仿:由此可见,当学生对网络信息有这样的解读时,我们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引者,有责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指导学生获取正能量,正确理解网络信息以及网络事件,从而使得心理健康管理效果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3.新媒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宣泄情绪通道。新时代的网络发展异常迅速,这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网络心理健康疏导,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性,高职学生更加倾向于接受在新媒体中排除自己内心的不健康心理,在那里上他们能够毫无顾忌的吐露心声,但是,这样的宣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只是暂时缓解学生遇到挫折时积压的不满情绪。传统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则是面对面与学生进行谈心,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这种心理健康疏导方式则是更有效的,最直接的,最能了解学生实际现状的心理健康管理方式,了解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采用更好的方法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对于那些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要从思想上让其接受面对面的心理管理方式。

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建议

(一)新媒体应用观念

新媒体应用是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应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媒体时代的时代特色,在给予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更不应排斥新媒体的出现。但新媒体应用不是一切,它是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不意味着传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就该取消。新媒体方式不能取代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下的意义和达成目标。像团辅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媒体手段无法做到的。因此,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设中,应该通过传统方法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

(二)新媒体应用监管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给学生营造风清气正,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必须要健全新媒体应用监管政策,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信息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清除不良信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二是要做好校园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在第一时间关注事件的发展,及时过滤负面信息,加以正面引导。三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对网络信息要辩证思考,提高自身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利其所长,避其所短,建立起完善、高效、科学、多种教育模式高度融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建桥铺路。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