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爱群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楼冲小学,广东 鹤山 5297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成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内容中的精粹,其所能够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历史的继承,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然而,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传统文化内容相对偏少,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读和背,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价值无法有效体现,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构建起优质的传统文化课堂情境,让学生仿佛进入到了传统文化课堂当中,给予他们认知、感官方面的引导,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传统文化意识,调动他们的传统文化学习欲望。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我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课堂情境构建时,会充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兴趣的内容,以确保传统文化课堂情境能够带给他们足够的引导,让他们在情境的引导下获得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每年我会按照任教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育局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他们朗诵国学经典。例如低年级学生,我会在每节课之前,都会组织读一些符合他们认知的传统文化素材,包括《三字经》、《声律启蒙》等。中高年级就朗诵《中庸》、《大学》、《道德经》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传统文化内容去对传统文化内容产生基础认知,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内容在韵律上的美感,由此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审美意识和认知兴趣,实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为进一步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打下基础。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内容予以有效应用的重要措施。从小学语文素材角度来看,其有很多内容都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予以设计的,例如《游山西村》、《题西林壁》等古诗以及《寓言两则》、《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课文,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教师并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古诗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个难题,在教学古诗《咏柳》一课中,为了低年级的孩子们更好地诵读课文、明白诗句的意思,我不仅教学生朗诵的技巧,还把唱诗、吟诗引进课堂。看着学生们摇头晃脑地学得有板有眼,兴趣浓厚时,我更加明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从小开始。在进行《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其虽然以现代文的形式予以展示,但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教师仍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保证学生可以完全理解其中道理。我在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Flash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由此做到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体验晏子的智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对课文深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带来支持。
组织趣味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负责人,其想要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就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因此组织能够带给学生良好学习体验的趣味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至关重要。我在充分研究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基础上,会为他们设计以下三类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其一是知识竞赛,在班级或校园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指导学生们观看中央台的《飞花令》、《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让他们通过比赛和观看节目的方式增加自己的传统知识储备。其二是在传统文化节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在端午节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端午主题活动,结合当地的龙舟文化让学生讲一讲当地群众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去了解屈原的故事,并通过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去包粽子,由此来提高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验。其三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书法展、画展以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展览,让他们通过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内容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培养其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为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提供助力。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负责人,其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对传统文化内容予以科学、有效的应用,确保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学习、记忆和应用效果的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目标,为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