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鑫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人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工人市场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有关雇主招聘满意度调查显示,“互联网+”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就业的发展。麦肯锡世界研究院曾推测,2013-2025年间,“互联网+”刺激了中国GDP的提升,增长率大致会提升0.3-1.0个百分点。
“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了各行各业,摒弃了原先的工作模式。对于各大高职院校而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就业指导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借助互联网技术,开设网上讲座、网络云课堂以及网上模拟面试等新型内容,建立健全各种就业指导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高职学生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综合型人才。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以开设职业指导或者职业生涯等课程为主,采取的是多人、大课堂的授课形式,一味地灌输、“大锅饭”式施教,针对性不强。此类填鸭式的职业指导课程,学生一般“不感冒”,自然而然提不起兴趣。尽管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做了相应的改善,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仍然不能开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也缺乏比较系统的职业知识教育和指导,造成高职学生不能重视自身的职业规划,在个人择业与岗位选择上,无所适从。同时还会造成自我认知过高、与实际偏差大,职业定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情况,以至于形成盲目乐观、茫然或者眼高手低的“症状”。
高职院校在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上,善于“乐此不疲”地注重就业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未能很好地将工作重心分配在为高职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容易造成学生缺乏职前实践经验和必要的锻炼机会。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将会很大程度影响高职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能力的提升,进而削弱了他们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高职学生出现“临阵磨枪”难以入职的窘境。尽管高职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但受众面非常小,学生的实践机会和专业对口的实习概率偏低;高职学校开拓的就业渠道比较狭窄、相关就业信息不对称,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一致。很容易造成毕业季时求职屡屡碰壁。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拥有较少的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很多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或者一些课时少的教师顶替,教学的内容也大多是签订就业合同、发布各种职位信息以及统计就业率等,对学生的就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真实需求。
学校应首先确立“必修课+ 选修课+ 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大力推动课程标准化进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研讨会,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力量,针对求职简历写作、面试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通过特训、轮训、示范课等形式予以强化,鼓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甚至学生自己进行或参与相关课程的研发,促进教育内容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繁衍。
不仅如此,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度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合作构建微课、慕课、网络讲座、在线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未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全部大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使高职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更高的精神追求。
另一方面,学校可引进心理测评和职业测评软件工具,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辅导和个性化咨询辅导,拓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空间,改进教学方法,与专业公司共同开发职业测评和规划平台,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毕业生职业取向大数据库,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在性格、价值观、求职意向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主要依靠校级——二级学院——班级——毕业生,一层一层地传递,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不仅使就业信息严重滞后,而且容易使学生曲解信息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就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中,为学生建立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方式。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建立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招聘活动、招聘信息、招聘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就业指导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线上线下互动,同时开发就业指导APP,增强工作的时效性,让毕业生第一时间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
“互联网+”时代,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团队的信息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如何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媒体、新优势、新形式、新环境、新技术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引导高职学生形成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这要求高职院校打造一支线上与现下;专职与兼职;一线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他们需要拥有较强的信息化素养,同时具备源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知识,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建设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同时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全方位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创新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动力。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坚持全新的理念,通过融合互联网技术优势带动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能力,为他们踏入社会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使他们成长、成才,实现就业梦想。同时,也能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效开展,构建多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