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2019-01-13 05:25王跃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国画中国画赏析

王跃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过程,要提高对于中国画教学的认识,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传统绘画的引入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传统绘画的探索与研究

传统绘画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艺术呈现方式之一,而宣纸、颜料以及毛笔也是最为主要的绘画材料,在表现形式上种类繁多,工笔、写意、水墨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绘画的题材也非常丰富,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中国画最早的绘画方式主要在岩壁上绘画,古代人运用矿物颜色填图,从而构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将图案绘制到了陶器上,然后,开始将图案雕刻在青铜器上。在此阶段中,人们主要运用的绘画工具为毛竹、树皮等硬质材料。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物皮毛相对较为随意的特质被发现,因此通过将动物皮毛与竹子相连接,制造出了毛笔。而毛笔的发明促使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在毛笔的不断技术成熟发展情况下,绘画技艺也迎来了更多的进步,推动我国艺术造诣的不断提升。

二、传统绘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之所以我国传统绘画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因为绘画不仅仅生动形象地将人物、景色以及实物展开描绘,更通过绘画的方式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予以表露。因此,在现代中国国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除了要将绘画的方式与理论知识教学给学生,更要帮助学生领会作品背后的深刻价值与作者的感情,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赏析教学是当前中国国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正确的方式加以作品的赏析,会有不同的效果展现。最佳的赏析状态,是在欣赏作品的视觉美感同时,能够通过绘画与作者产生强烈的互动和情感共鸣。所以,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更是在人文理念上的高度精神追求。教师在展开传统绘画教学的过程之中,首要任务即为打破学生对绘画作品的固有认识,使其摒弃功利心态,始终将挖掘国画艺术的价值摆在第一要义,更好指导学生完成学习。

(一)追求意境,讲求神韵

气韵,是我国绘画艺术中所独有的概念,也是作者在绘画过程中所追求的所谓“精神境界”。良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作者深入感受,体会其所画之物背后的价值,才能深入意境之中,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而对这类作品的赏析也相类似,要求学生感知到作品背后的意境所在,才能逐步将自己的身心与作品融为一体。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切忌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定的区间内,要顺应学生的思想变化。但同时也需要加以注意的是,绘画仍然具备相应的严谨性与严肃性,任何事物的绘画也要大致符合客观规律,有其独有的逻辑判断,才能保证作品的最终质量符合预期。

(二)骨法用笔,挖掘绘画价值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高度追求“骨法用笔”,而通过骨法用笔能够使得绘画作品更为生动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因此,绘画对画法、画笔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正确握笔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仅仅具备思想感情对中国国画创作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笔法与感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上挖掘绘画的价值,而骨法用笔也是使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最大的区别所在,西方绘画用笔的随意性相对较大,而中国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即为灵活性与规律性兼而有之。

(三)用墨有所讲究,“尚纯而戒驳”、“墨分五色”

中国国画艺术是所有绘画艺术之中,最为强调颜料运用的艺术之一,尤其是在绘画颜料色彩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国画更为注重笔墨的用量变化,因此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尽管其墨水的颜色相较于西方艺术作品更少,但作品的呈现方式更为灵动、随意,有着不一样的艺术韵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用墨作为教学重点,使得学生掌握不同的用墨技巧,提升绘画表现力。

(四)构图追求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所框架

在结构上,中国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气势磅破,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不受到纸张大小、篇幅的限制,运用已有的空间展开布局,画面呈现粗中有细,密而不闷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其创作的过程之中,必须做到面面俱到,兼顾每一个细节后,再进行具体的落笔创作环节。而中国国画所追求的“诗情画意”,即为在不同的画面中,逐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于其中。画意拥有非理性与理性,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画意,也就是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把握绘画的真正内涵,可以一边构思一边进行绘画创作,这样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绘画创作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作品进行完善。

三、提高中国画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国画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了诸多的变化,不仅仅是在技法上推陈出新,所绘画的内容、艺术形式等也呈现越发多元化的姿态。同时其创作的背景、所绘画之物也不做固定要求,内容非常丰富。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中国国画的研究学习相对较少,如果仅仅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相关的知识教学给学生,往往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学习效率也不高。所以,教学内容的设置合理与否,成为考量最终课程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所以,在具体教育工作的推进过程之中,教师要将绘画技巧摆在第一要义展开教学工作,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绘画的技巧基础,才能帮助后面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加以落实。其次,针对非专业美术艺术学生而言,掌握所有的绘画技巧显然不切实际,因此教师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可先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一类绘画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节奏。艺术是一类高度强调学生天分的教育课程,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可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针对表现较为突出、具备一定艺术细胞的学生加以进阶性的教学,而针对能力相对较为欠缺的学生,则需要先帮助其夯实基础,再展开其他学习。

(二)注重发挥临摹和写生的作用

当前中国国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一味展开对绘画技巧、绘画方式上的教学工作,却忽略了应有的赏析与临摹教学工作,使得学生所学习、实践的内容始终无法进一步突破和提高,在作品中缺乏应有的作品“韵味”美感。而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中国国画的艺术境界,更好感知来自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加强在临摹与写生的教学工作。通过临摹的教学工作,教师能够在学习、赏析名家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间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质,感受来自大家的作品魅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临摹的学习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需要长期积累达到厚积薄发的教育目的。写生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国画文化课程内容,所谓写生即为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进行的创作。写生与普通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实体考察与观看,学生的创作内容能够更为还原与真实,并且写生时候的真情实感也能通过作品加以表现,不断培养学生选材与构图的综合创作能力,帮助其更好领悟中国国画的创作要点。临摹强调的是对名家作品结构形态上和画者意念的深入认识,而写生强调对写生对象自由表现上的追求。两方面训练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绘画境界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工作实践,有针对性的阐述了传统绘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希望研究能够不断提高中国画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国画中国画赏析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国画欣赏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