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党的执政策略转变探究

2019-01-13 08:46:35张根平
魅力中国 2019年29期
关键词:问政网络时代党员干部

张根平

(江西省乐平市委党校,江西 乐平 333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党的执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和考验——网络时代如何转变执政策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一、互联网改变了执政环境

(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1994年4月,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达达59.6%。网站数量为523万个,其中,政府网站17962个。微薄、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深受网民特别是年轻人喜欢。

(二)互联网改变了执政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民主意识比过去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强了。伴随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提升而产生的网络政治现象频繁发生,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成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途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则必然要被历史所淘汰。

二、网络时代执政策略转变现状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问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围绕网络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惑,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中央的高位推动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听民意、解民忧、做决策。

(二)部分党员干部网络问政存在的不足

1.对网络的重视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网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搞好业务工作就可以了,学不学网络无所谓;有的党员干部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力认识不够,还没有树立“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的基本理念;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网络是民众宣泄不满、发泄牢骚、指责政府、谩骂官员的场所,对待网络问题轻描淡写、敷衍了事。

2.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不足。网络传播的发展,使传统的传播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公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还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在网络传播中,我们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信息进行完全的管制,以前那种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管制手段受到挑战,网络舆论引导面临挑战。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往往采取简单的封堵做法,结果事与愿违。

3.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网络突发事件的日益增多,给党员干部网络问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领导干部害怕“上网”,当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往往采取消极应对的策略。有的党员干部采取鸵鸟政策,希望事件很快平息,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引发更大的网络舆论风波;有的对事件发展趋势把握不准,严重程度估计不足,采取拖延策略,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网络时代如何转变执政策略

在新的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应主动转变观念,运用网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实提高网络问政能力。

首先要高度重视网络,主动融入网络时代。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各级领导干部应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提高网络时代的执政能力,锻炼和培养敏锐的研判力和预见性,一旦发生网络热点事件,能够正确快速地处理。

其次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网络技能学习,提高网络素养。

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互联网操作能力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增强运用网络能力,更加重视网络舆情,利用网络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网络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富矿”,领导干部要紧跟这一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提高网络沟通的能力,能及时地解答网友的质询、准确地收集网络信息以帮助自己进行决策。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直面网络问政的潮流,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使用网络的技术技巧。

再次要养成经常上网习惯,提高网络问政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养成每天上网的习惯,多浏览“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性的官方网站以及和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权威网站,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动态,通过网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最后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网络问政的常态化。

网络问政不仅仅对领导干部网上问政的意识提出较高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一个持续成熟的制度作为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制定相应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将网络问政纳入正常有序的运转轨道,防止问而不应或有始无终,也要从法治的高度,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政府通过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确保问政的时效性和政府自身的公信度。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问政网络时代党员干部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9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
网络时代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38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