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龙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小学,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发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水平,那么教师也开始充分重视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其对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教师也要抓住合作学习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其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于是这也就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另外,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更多的是根据座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这也就导致分组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1]。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认为在任何知识点的教学中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此观点是错误的。其往往会不分时机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此一来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教学质量,无法真正地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更多的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然而,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却没有真正地发挥个人的价值,没有发挥个人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作用,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与引导,这样也就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即为要将全班学生科学地划分成若干小组,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进行互相的学习与交流。通常状况下,在对小组进行划分时,要充分结合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结合现有教学设备的数量。如果学习任务越难,那么所要划分的小组成员人数就要越多[2]。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等,以此进行小组的划分,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达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那么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更好地开展小组讨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对此,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对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树立良好的兴趣。教师要在备课时创设科学的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充分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难易程度适中,具有较大的讨论性,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图形属于三角形?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要积极地思考,发挥个人的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对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再进行组内的讨论,最终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答疑解惑,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科学、正确。在设计教学情境方面,教师也要继续借助于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合作。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些木棒,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主地构建三角形的房屋。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其全面了解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点与性质,帮助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那么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指出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使得各个小组都可以充分了解小组的学习任务,然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要使得小组成员中可以互帮互助、群力群策、互相交流与探讨,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以外,在小组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极易在想法上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善于倾听,认真、虚心地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意见。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而言,评价总结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教师在学生讨论与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是对其答案进行评价与总结,然而却没有认识到激励性的评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引导棒[3]。所以,在完成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将学习成果展示完之后,教师要充分遵循全面性、客观性与目的性的基本原则,制定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相辅的评价体系,通过语言评价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总结与评价。另外,也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现对合作学习的补充评价,这样可以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的客观综合、全面具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优化学生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与讨论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讨,进而最终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小组合作意识,增强个人的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