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小学,贵州 毕节 551800)
在小学、中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课程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的同时,以美术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认识世界,发现生活美妙之处,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能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并且,学生具有较高的核心素养,也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带来积极有效的帮助。
当前的核心素养概念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分别是: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观察,可以清晰的发现核心素养培养之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和成长轨迹带来积极的影响。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各方面能力和道德意识正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上多种多样的诱惑和可能会产生的消极事件,在其三观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不良的引导。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负责人,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更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进行全面发展。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更是为了顺应学生的良好成长所做出的新的举措,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后,教师可以在进行中小学美术教学时,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进行美术学习,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达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美术教材《我们的校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校园环境能够和进行描述,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校园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教师发出提问后,学生踊跃的对该问题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说:“校园是我的第二个家,家里有很多和我一样年龄的小伙伴,我喜欢校园”,还有的学生说:“校园中有着大大的操场和很多植物,在这个环境学习我很开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校园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将他们眼里的校园画出。通过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的加深其思维能力的活跃度,其主要成效便是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提升了创作能力和美术技能,进一步的完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的目标。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采取分层模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和性格的不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产生和谐的互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从而能仔细的观察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态度分层,并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小学教材中《我的好朋友》这一课时,教师引导水平较低的学生熟悉绘画人物的基础;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则要引导其熟练掌握绘画人物的细节,进一步实现其美术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技巧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也是逐步实现了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中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在生活之中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美术艺术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较高的美术欣赏水平、学习水平,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更好的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例如教师在教授初中教材中《插图的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在我们生活之中,哪里能发现插图?学生会积极的进行思考并且回答,有的学生说:“在家里订阅的杂志上有插图”,还有的学生说:“我们使用的美术教材中就有插图”。随着学生的回答,对插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参与度也就产生更多的了解,对于插图也产生了一定的共鸣,进而产生了亲切感,对于美术学习也会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美术学习当中。长此以往,学生的美术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学生的健全人格也会慢慢的形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结语: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逐步优化美术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收获更好的学习体验,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不断的对当前的美术课堂进行优化,积极的融入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进行美术教学,才能扎实提升中小学美育教学质量,也只有通过在美术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