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江重实验小学,江西 抚州 344200)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反思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科目的进展,推动小学数学科目的进步,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新课改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践行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学习数学科目带来思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先进性,进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对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和反思,给予未来数学教育发展一些建议和思考。
数学人文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科目中,追求数学的独特美感,让数学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工具。数学人文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动机上,让学生在学会审美后,喜欢上数学科目,主动学习数学科目,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直面困难[1]。
数学意识主要是有意识对数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门别类,从多个角度可以对数学科目进行分类,如代数和几何,立体和平面等等,有意识的学习数学类别内容,如数学运算,空间概念,几何公式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自身实际,构建符合自身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用学生的已知知识来探索未知世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数学思想主要包含了具体的,抽象的,推理性的以及建模思想,数学思想主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的内容,是否可以理性的看待身边的事物和知识,遇到问题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办法等等。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心理,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升华学生思维和品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遇到复杂难懂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科目学习效率[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传统的思想,通常都会依据课本内容讲授数学知识,对练习题的撰写通常也局限于练习册内容,这种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在练习题中融入更多更灵活的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测试题是PISA的数学评价测试题,这种测试题对于教学评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但习题内容与生活严重脱轨,脱离生活实际,同时难易程度和题目类型也千差万别。练习设置的题目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联系不紧凑.所以,一套合格的练习题,不仅仅要检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善于利用习题开发学生思维和智力,让学生将知识点灵活运用到习题中[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单纯的学会知识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探究其中的美妙与奥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
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面对不懂的问题,学会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研究以及数学意识。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众多新型高效的数学教学手段也不断涌现。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多媒体的运用,将枯燥的知识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平行与垂直”时,便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的手段,可以在课件中插入生活化图形,如铁轨、立交桥等,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平行与垂直”的特点,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感受,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5]。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不同地区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单单说教材的版本,就存在浙教版、鲁教版、人教版等多种版本,不同地域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通过调查表明,虽然教材内容存在差异,但习题和材料并没有根据地域的特色进行编排,很多地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习题与教学内容严重不符,因此,各地区应完善自身的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匹配习题,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加强实践,将实践结果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让数学知识不仅体现在书本上,还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学习宗旨,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日后生活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祖国添砖增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