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强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的重要依托,是各类艺术设计师成长的“摇篮”。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年轻的学科专业保持勃勃生机,是当前亟待破解的课题。文章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强化基础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际教学时创新教学体系,完善育人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校增强实力,使专业获得长足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产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艺术专业教育过程中,可尝试把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穿插进行。围绕不同的专业方向对专业课与设计素描及色彩等基础课之间的穿插与衔接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在色彩构成课后可安排设计色彩课程,在理解色彩的原理与关系的基础上可进行色彩表现;在立体构成课程后可安排设计素描。使学生对空间概念的理解更深入。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的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伴随着社会各行业对技术型以及实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样就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艺术专业的增设方面,还是在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都要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然而,纵观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无法体现出专业的特色,从而就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明确培养目标,结合培养目标的实现来逐步完善课程设置,立足于为社会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用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方向,来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教育计划和课程方案,并深入贯彻和落实。同时要注意的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单纯地具备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应该熟悉市场运作管理以及艺术总监等方面的知识。
纵观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部分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局限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少涉及到与专业相关的延伸性学科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出的作品,讲不出设计的理念和设计原理。也就是说,很多设计公司尽管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设计操作员,但是要想找到一名知识全面的设计总监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考虑到艺术设计教育具备的特殊性,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种设计思维,让学生拥有更自由的想象空间,以便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艺术融入到自我的生活中,学生能亲身体会艺术带来的美感。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实实在在地依存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注点滴,把艺术思维成为个人生活习惯,那么,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举例来说,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生活中,各种媒介的实现都需要平面设计,与生活的多方面息息相关。故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生活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个人的生活质量水准。所以,以“生”为本,不断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艺术设计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专业科目,这就要求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把握市场需求动态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简单通过书本和课堂就能获得的,在设计中唯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方可建立。在毕业设计阶段,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工作室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并将其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团队为单位更好地调动大家的设计积极性,改变独立设计中交流少、思路窄的弊病,使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对自己设计能力的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平台。让我们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得到一个良性有序的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集合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学科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且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学科竞赛,这是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要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提供项目驱动型的“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类的学科竞赛,比如,国家类的数字影像大赛等,开阔学生眼界、锻炼创新能力,通过学科竞赛还能够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这个问题,有这样一个相关的调研,选择越多越好的能占到54.1%左右,而对于仅能满足关键岗位需要的占40%左右,由此可见,企业非常看重求职者的实践能力。针对社会的这种需求状况,可以尝试通过“行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联系一些相关的设计企业,通过实际的设计项目,让学生进入一些企业,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实际实践。把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社会对艺术的需求趋向大众化,艺术设计也不断促进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更新较快,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如此,才能与社会发展接轨。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结合艺术设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培训计划,在职深造、进修中提升综合能力。比如参加国内外考察活动,使其经常接触新知识、新思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强,除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也要多参加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修,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使该专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艺术类学生的艺术思想、艺术修养、艺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早就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各种技术、材料媒介与观念的出现也使艺术越来越紧密地与现代生活结合,更具现代气息。因此,针对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因为更多的教学策略需要在学习中实践中去探究,才能更好地实施,从而为中国的艺术设计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设计师。当然,以上所述有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予以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