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莲芳
(江西省妇女联合会干部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向城镇转移,农村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极其需要亲人及社会的关爱。据统计,目前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多万人,留守女童更是占据其中的一半以上。这些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导致亲情失慰、心理失疏、生活失帮、学习失导、安全失护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把研究目光投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关爱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更是要靠学校,青春期留守女童长期的情感缺失,教育缺失,尤其需要职业女校的全面教育培养。
以江西省女子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目前学校中职在校生1200多人,其中80%以上属于农村留守女孩。经过对这些留守女童行为问题、人格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青春期留守女童除具有一般留守儿童的特点外,还有其青春期的独特人格特点,具体如下: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孤独;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自控力差;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四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五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六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七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八是情感脆弱,爱情观模糊。根据一线教师反映,青春期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相比,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坚持性差、不喜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技能发展水平要明显低于非留守女童。在学校,许多留守女童更多地表现为不遵章守纪,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和早恋等诸多问题。青春期留守女童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于她们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显著变化,这些留守女童,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的娇宠,缺乏监管,其自律道德水平低,道德意志薄弱。
针对留守女童的上述情况,我省职业女校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教育管理。以省女子中专为例,主要从管理、教育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关爱青春期留守女童心理健康。
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详细资料登记,尤其对留守女童进行摸底调查,分类进行详细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女童信息库,包含留守女童家庭情状况、生活现状、心理发展、父母务工等各项资料,全面及时掌握留守女童动态信息。此外,学校成立留守女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为留守女童在校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基金会等慈善救助项目,建立心理帮扶制度。发挥结对帮扶资源优势,积极动员全校教师及外面的爱心人士与留守女童结成社会妈妈、代理家长、阳光伙伴等多形式对子,广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指导、生活引导等爱心牵手活动。针对青春期留守女童特点,学校将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有机结合,形成以班主任为主导,心灵茶室为窗口的新型沟通模式。针对一些较为专业棘手的心理问题,学校一直开设“心灵茶室”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现场解答疏导。
学校专门为留守女童安装“亲情热线”,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实现留守女童与父母免费视频通话,沟通感情,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注重教育的渗透作用,结合青春期留守女童的人格特点,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的方方面面。
1.教学与专题教育双结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部分,在课堂上进行习惯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思想课程的设置,帮助青春期留守女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恋爱观。开展德育专题教育,经常性开展学做人、学做女人、学做母亲专题讨论,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为今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2.发挥校园活动阳光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定期举办刺绣比赛、板报评比、模特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开办礼仪、茶艺、围棋、街舞学习班等丰富文化生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团体排舞,健美操比赛,使留守女童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青春期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看似是一个社会小问题,但从整个社会构成体系来看,几个的个体组成一个家庭,十几个家庭组成一个村或社区,最后形成我们庞大的社会体系。如果每个个体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和教育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留守女童的教育培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容忽视。
建议及对策:
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壮大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变外出打工为当地务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女童的数量。
强化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关爱留守女童的良好社会环境。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留守女童,对留守女童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使留守女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构建监护网络。建立保护留守女童的政策法规,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打造完善的留守女童关爱网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留守女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她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社会各界,各种力量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