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露兰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华坛山中学,江西 上饶 334103)
生物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生物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对当代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尊重、珍惜、爱护生命。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生物教学甚少渗透生命教育,教师看重的还是知识的教习,忽略了学生生命层次的教育,以至于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显。对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向学生灌输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从根本上说,生命教育就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命,通过生命管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对于当代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一些不可取的价值观,从而浪费生命,而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使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他人的生命,吸取他人的厂区,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落实生命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物教育与生物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升华生命理念,提升对生命的感悟。
生物学研究的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体,可以说初中生物课本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会经历孕期、出生、成长、死亡四个阶段,而这初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教师应结合生物知识来渗透生命教育[1]。如,在“人的由来”这一章节中,学生要想知道一个人是怎么产生的,就必须了解受精卵、胎盘的形成、胎盘的生长以及胎儿的成长等方面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涉及到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不易和母亲在孕育生命过程中的付出和艰难,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理解父母的不易。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去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探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爱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2]。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中,结合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如,“桃树种子是如何发芽?有什么特征?桃树树苗是如何生长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爱护生物环境。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以及生命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具体形象的案例和现象,有的生物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来给予感性经验的支持[3]。传统的生物实验中,教师大多是采取生活实验的方式,学生亲眼看到生物被解剖,在这种生活体验下,容易让学生对动物的生命产生冷漠,使学生认为动物可以任意宰杀、杀害,从而不关注动物的生命。而要想端正学生对生物生命的态度,使其对生物的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又必须转变实验方式。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动物的疼痛,认识到不规则的杀害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步入初中阶段学习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有所提升,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很容易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形成不可取的价值观。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多种生物,这些生物中不乏一些生命顽强的,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这些生物都是教师关爱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4]。如,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师可以以蚂蚁为例,用一块小石头,压住蚂蚁,然后让学生观察蚂蚁是如何从石头底下爬出来的。被石头压住的蚂蚁之所以能够从石头底下爬出来,在于它的不懈努力,不畏惧环境,敢于奋斗。结合这一生活实例,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使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综上,初中生物教育中关爱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其懂得珍惜、善待生命,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贯穿于生物教学活动整个过程,借助生物中涉及的生命层面的知识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