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梁村学区,河北 邢台 05430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出现授课内容不够完整、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符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就成为教育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自身是具备一定内涵的,学好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新课程教育理念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坚持灌输式的陈旧教学理念,难以很好地启发小学生的阅读思维,难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语理解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这就使得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难以深入学习和应用各种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相对陈旧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已经接触各种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却仍然使用单一且落后的强制灌输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阅读文本进行机械的讲授和分析,而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相对僵硬化且程序化的小学语文阅读封闭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以应对考试,但由于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忽视对小学生开展科学阅读训练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难以使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感悟优秀作品。
为激发学生兴趣、优化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可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即在讲课之前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向全班学生征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接着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文本,探索文本主人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如此一来,教师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领悟阅读与生活的真谛。如在讲解课文《守株待兔》时,就可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农夫,有一天,看到一只野兔慌慌张张蹿出草丛,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子上就一动不动,于是大家都很高兴,没花费一点力气就捡到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那么大家以后还会继续守在那根树桩子旁边等待下一只兔子来撞吗?全班学生众说纷纭,教师成功把阅读课堂气氛搞活,于是把握机会引出课文:但是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农夫跟大家的想法却不一样,大家阅读课文,看看农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成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为学生展示和课文相同的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悟出课文的道理,把情境变成学生阅读的阶梯,优化阅读效果。
丰富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其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阅读教学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实际发展,在阅读教学理论课的选择中,应当选取较为经典的阅读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丑小鸭》一课,教师可以把最为经典的寓言故事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并且布置相关问题:丑小鸭在什么环境下出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变成白天鹅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运用此类文章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构建阅读内容,主要是指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制定的阅读内容具有针对性。在阅读内容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提要、指导、分析等角度出发,尽量选择语言类型或是经典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展开阅读教学,以此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式:(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可视化教学情境,这是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乌鸦喝水的画面以动态化的视频呈现出来,让小学生可以直观地去理解和感受。又如,在教学《游子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亲情有关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2)角色扮演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童趣性,如《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3)小组合作教学法。即语文教师布置一个开放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要想有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首先建立内容体系,确立教学目标;其次丰富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最后发掘隐性内容,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真正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以此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