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

2019-01-13 15:39:00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濠浦小学李丽英
家长 2019年34期
关键词:正方体解决问题图形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濠浦小学 李丽英

培养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依托于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为目的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活跃数学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课堂气氛。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开展,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契机。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面临的困境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就面临了以下困境:首先,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的老旧、传统的教学制度和教学理念,这些制度和理念阻碍了教师对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初衷也发生了改变,部分教师存在着重成绩,轻素质的教学认识,这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也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无法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就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各方面均存在差异,学生的差异化影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也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

(一)构建一题多解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数学是开放性与逻辑性极强的科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应只重视解题答案,更应重视解题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学习时,应让学生明白“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道理,即数学中一道题目,往往具有多解性,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为: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分、角、元之间人民币单位换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中的消费问题。教师可由此设置题目,如“张大爷带着100元人民币去超市给孙子购买零食,张大爷一共买了52元的零食,请问收银员可以怎样帮张大爷找零呢?”很明显本题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下会有许多种解法。首先教师可帮助学生将此题化解,即“用现有的人民币,如何组成48元人民币?”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如果学生仍存在困惑,教师可举例如“收银员可给大爷两张20元,八张1元”或者“收银员可给大爷一张20元,两张10元,八张1元”。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纸币和硬币,让学生利用这些硬币玩“兑换”游戏,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纸币和硬币进行随机组合,并让自己手中所持有的硬币和纸币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数额,在此游戏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人民币单位换算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也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沟通中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时,可通过列举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本课中有一个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学会判断一些平面图形在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感知展开图和立方体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由于自身必备的空间想象能力都不相同,就会导致学生在对立方体的拆解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在课前安排所有学生准备一个已经折叠好的正方体,并为学生划分小组。在课堂上,教师安排所有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即为正方体一共有多少种平面图形。每名同学可依据自己的思路,对手中的正方体进行拆解,在所有学生完成拆解得到平面图形之后,小组成员进行观察讨论,看小组内共有多少种平面图形产生,之后相互沟通自己的拆解方法,并讨论研究是否还会有其他方法,是小组中的成员都没有想到的。在讨论时间结束之后,教师安排每个小组中的一个成员上台讲解其小组内的所有平面图形,并动手将所有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整理为正方体。待每个小组上台讲解完成后,由教师整理全班学生所想到的所有展开图形,并提醒学生是否还能想到其他的图形。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整理完毕,但还没有达到11种展开图形的话,由教师为学生进行补充,并公布正确答案,即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共有11种。通过本次小组讨论,能让学生明白一题多解的含义,且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意识,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他人之所长,并以此进行有效学习。

(三)将解题多样性思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可将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进行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寻找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经验,由此提出问题:如果乘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出发去电影院,会有多少种方案,且研究哪一种方案所用时长最短。实际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且能够帮助学生优化方案,合理利用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平面图的方式展现出每一种公共汽车的乘坐方案、乘坐路线和乘坐用时,在学生提交平面图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挑选最具创意平面图进行展示,被选中的学生需在台上说明自己的作图方式和初步构思设想。通过台上学生的讲解,让所有学生开阔思路,学会在欣赏别人作品之余,去思考自己作品的缺陷,解题方式往往存在差异性,每一种方法的背后都是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这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很有帮助。

四、结语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在此重要阶段,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就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提供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为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平台,为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正方体解决问题图形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