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中学 张森
因材施教一直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的具体过程,以及每一步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及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真正将因材施教贯穿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避免之前教学形式僵化的情况发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解《用标题自动生成目录》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对上一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有了这一铺垫,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时候,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向学生介绍自动生成目录的有效方式。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较强的自主性,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并且由于面临升学考试,因此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在整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形式,都是教师平时比较关注的。在此过程中,即使有些教师接收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意识到了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没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多数学生都会感觉无从下手。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教学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进行初三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学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积极开展教学引导,通过科学的问题设计,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让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跟随教师的思路。教师可以采用科学提问的形式,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提问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的引导主要起到规范学习目的,把握学习的正确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至于如何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则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进行过多干预,只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自然就会实现大幅提升,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形式,强化教学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形式,使其最大限度地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切实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