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玲
(国网山西省吕梁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山西 吕梁 033000)
在最近几年中,多数企业虽然已经形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然而却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体系,并且很多工作流程都缺乏具体的规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是确保其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首先需要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规划比较滞后,笔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管理应用中,是空间分割的,在资金和权限等等限制之下,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方案,另外,在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难以确定,这就难以保障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在大部分的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且内容单一,在企业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者的工资分配和实际工作量不匹配,并且工作能力和其综合素质不匹配,企业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这些都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竞争意识缺乏,并且缺少市场服务意识,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积极性不足,缺乏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常常更是缺乏激情和创新能力,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从当前来讲,在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需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有效落实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在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企业仍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并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档案管理服务观念比较落后,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仍然停留在过去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并且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这也影响了档案信息技术建设的进程。
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基础和保障,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立足于企业的基本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保证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符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使法律法规成为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从而促进信息化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企业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保障人才的建设,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工作的核心资源,同时是主要的行为主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并且在各个部门中都形成人才创新的新环境,重视人才的潜能发展,从而为档案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人力保障。另外,在企业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这样才能够在内部形成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实现完善的电子档案保管,建立一些有效的档案管理系统,例如ERP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平台,建立信息数据库,做好档案管理和保存,从而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并且和现代化服务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者转变过去的管理方式,改变之前的管理方式,并且充分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从而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另外,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在实践中拒绝按部就班,不断学习新型的技术和手段,将其利用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其创新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在企业开展具体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变化,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并做好人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现代化意识和数字化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服务能力,加快推动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