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龙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引言:健康第一已经成为了目前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同时也是现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人类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可以供大家共同生存的社会。我们可以将社会的进步理解为随着时间的不断地推移,人类的文化水平的质量变得更高,这也就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实际上与文化的进步是具有一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具体到体育文化的演进来看这种社会进步与文化进步的一致性。
人类是自然世界的产物,但是生存在社会中的人,是以一种意识性而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人才和动物有了本质性的区别。动物实际上是一种本能的存在,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刺激,进而消极的适应。但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身体是人的“自身”;对于人的意识来说,身体也具有被思考的对象性特征,即具有同“外物”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人的“身”、“心”关系告诉我们,身体对于人来说,既是面向外界的“自我”的实在性,同时它又是意识体验自己的生命存在状况的“自我”质料。我们所说的体质的概念,使对应着这种理解的后一种情况。体质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状况,它表示人的存在的实在性。当然,这种实在性一方面是人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人优化自身程度的表征。“健康”就是人对自身体质状况所设定的社会进步目标。
个体人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着的。社会共同体是指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特定关系和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群共同体,这里所说的“共同体”,是指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结合为一个共同的生命存在圈的形式.也就是各个个人的生命存在之间的某种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具有两重性质,即生命存在的认同关系与物质利益分配的关系的交织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准则从一开始是服从物质利益的分配关系的。
但随着交往关系的发展,生命认同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因此,共同体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于是更大的、更高一级的共同体便形成了。由此,使民族变为部落,部落变为国家,这就说明,人的交往关系的文化的发展,是早期的以单纯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为其内容的人类文化的进步的提高,它标志着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发育和成熟。因此,文明社会中人群共同体它应该包括两种形式,如部落、家庭、民族等的非政治性的共同体和如政党、国家等的政治性的共同体。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一样,社会有机体的运动和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依赖于人的有意识的话动来实现,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运动和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落实是人已经自觉地把改变现状、优化生活看作自己生命存在的根本任务。
身体是一切的基础,一切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身体的健康与否,运动的过程能否充满活力,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的幸福和成就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是能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让他们的身体可以从外形到内涵都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在对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的最重要的任务。长此以往甚至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民族的健康的形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开始出发,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建立体质健康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类优化自己的体质的最有效的活动办法就是体育活动,同时这一活动也可以让体育和美育之间达到一定的高度。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现代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好,而更加现代化的社会的价值标准可以帮助体育脱离世俗的偏见,进而进入到了人的生命存在和社会关系之中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的产生让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己的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对于自身要求的不断地提高,体育消费环境的发展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对于体育精神的追求,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一文明时代的人类的基本的意识,同时也是衡量现代人的一种标志。这样一来,学校体育的起点就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台阶上,进而对这个态势进行合理的利用,为现代教育提供服务,除此之外,它也就被赋予了从体育的角度来培养现代人的神圣责任。
总而言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体育教学手段的具体设计和选择,不能仅仅从体育课程学科等业本身去考虑,还应紧紧围绕着教育现代化提出的人才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把体育教育融人学校教育的整体方案,这样体育教学手段就能在整体上服从与体育教育的目的,两者得以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