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英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大多英雄史诗提升文学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最能够吸引、打动读者的地方。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与中国彝族史诗 《支格阿鲁》,都是中西方英雄史诗中非常杰出的作品,史诗中塑造的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都能够深深的感动读者,充分体现出了这两部英雄史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在这两部史诗中,不仅塑造了男性——英雄的形象,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的形象。这两部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对女性的审美需求,这些女性形象也成为影响其后世文学的重要的女性原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探究,分析这两部史诗中的女性原型对其后世文学的影响。
在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安德洛玛克是赫克托耳的妻子,底比斯国王厄提昂之女。在特洛伊城被古希腊人攻破之后,她沦为阿喀琉斯的奴隶,被掳往他乡的安德洛玛克按照古希腊奴隶的着装,剪掉了美丽的长发,赤着脚,忍受着巨大的屈辱。为了保全她和赫克托耳的儿子,她被迫做了阿喀琉斯的儿子皮罗斯的小妾。在安德洛玛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面对悲剧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勇敢、坚毅、隐忍,而这一切是为了她的儿子,因此,在安德洛玛克的身上,体现出了母性的光辉,而她也成为了欧洲后世文学的原型之一,对欧洲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荷马史诗之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的欧里庇德斯以安德洛玛克为原型创作了他的悲剧代表作《安德洛玛克》。在《安德洛玛克》里,欧里庇得斯用二女争一男的模式代替了二男争一女, 并将这一于喜剧的模式成功地融入到了悲剧中,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
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让·拉辛的杰作《安德洛玛克》(1667),就是以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形象安德洛玛克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古典主义悲剧。这是一部五幕悲剧,取材于古希腊。主人公安德洛玛克是英雄赫克托耳的遗孀,特洛伊城陷落后,她成为希腊人爱庇尔国王卑吕斯的俘虏。卑吕斯倾慕她的美貌,想抛弃未婚妻爱妙娜娶安德洛玛克。安德洛克忠贞不屈,但卑吕斯以杀死她的儿子相要挟,无奈她在卑吕斯答应宣誓保护她儿子并帮助重建特洛伊的条件下答应求婚,但暗下决心婚礼一结束便自杀。爱妙娜得知后,妒恨交加,便利用希腊使者俄瑞斯特对她的爱情,唆使他率领希腊士兵杀死卑吕斯。卑吕斯被杀后,爱 妙娜悔恨交加,跑到卑吕斯身边自刎而死。俄瑞斯特因失去了旧日情人,又犯了弑君渎神的罪行,也发了疯,而安德洛玛克母子却幸免于难。这部悲剧使让·拉辛登上悲剧剧坛盟主的宝座,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荷马史诗下卷《奥德修纪》中的潘奈洛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她的丈夫奥德修斯去特洛伊一去是二十年未归。假如奥德修斯出征的时候,潘奈洛佩是二十岁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等到奥德修斯归来的时候,潘奈洛佩已经到了徐娘半老的光景了。她最好的时光都用在等待上了。值得吗?我想她自己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作答,因为她自己也很困惑。她不知道她的丈夫在战场上是死是活,在征战结束后看到别的勇士纷纷归来,而她的丈夫却杳无音信,她不知道是否该再守候?真的不知道。这里我们可以从她家里很多青年求婚者,她并没有明确地去拒绝,而是一直在家里给她的公公织着裹尸布,白天织晚上再去剪。这里可以看到她内心反复受到一种来自接受求婚还是拒绝的煎熬。
为什么说这样的问题会是一种煎熬呢?哪个女人不希望享受到鲜活的爱情呢?爱情只有在生活中才是完整的,而在思念中去进行和完成,多么荒诞啊!她有时候想过去出轨?可是出轨的代价是在是太大了?她也见到了作为引起整个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的海伦给古希腊英雄们迎回后,反复地自我谴责,“我一个不贞的女人”。她也见到了阿加门农的妻子因为偷情而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和受到了儿子的报复。一个女人面对这样血淋淋的现实,再受感情冲动的人,都会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该怎么办啊。而且她的丈夫,奥德修斯,这个混蛋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家伙,自己要改嫁了,能够跟他解释清楚吗?他会冷静地听自己说吗?她知道答案。一个女人,成为一个弱者,无奈地成为一个鲜活的贞节牌坊,她有什么办法呢?她敢冲破世俗吗?她问过她自己,可是她发现她真的没有勇气,同时她在内心还不曾完全放得下那个杀千刀的奥德修斯。虽然自己很恨他,也还爱他。在史诗中,潘奈洛佩便是一个守候苦苦守候不现实爱情,又缺乏突破世俗的女性形象。而潘奈洛佩这一女性形象原型作为欧洲人在封建社会时期对女性的道德规范的要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女性形象蒲莫涅依,对彝族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审美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树立标杆的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出了个天下第一的美女——蒲莫涅依。她聪明贤惠、美丽动人,她的名字传遍了山里山外。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故事的发展是由蒲莫涅依处展开,讲述了在她身上所发生的许多传奇故事,最主要的内容是:某天,蒲莫涅依在屋檐下织布时偶然发现在扎扎结列来了四对神龙鹰,分别居于天空、地下、与上、下四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蒲莫涅依进行了对龙鹰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龙鹰滴下了三滴血,滴中的部位分别是头正中方、正腰间以及尾部,蒲莫涅依在受到三滴龙鹰血后竟神奇的怀孕了,蒲莫涅依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遂托人找来毕摩大师。毕摩大师来其家中念了生育经后便离开。之后在一个白雾笼罩的清晨,蒲莫涅依便顺利产下胎儿,这便是之后的支格阿鲁,支格阿鲁出生后的第一个夜晚,始终不肯吃母亲的母乳;第二天夜晚就不与母亲同睡;第三夜不肯穿衣。母亲蒲莫涅依以为孩子是恶魔而将之弃于山岩,这山岩原本便是龙的住所,支格阿鲁又懂龙语,于是发生了接下来的神奇故事:“说龙话、喝龙乳、穿龙衣”。后来,支格阿鲁成为了民族的英雄。身为民族英雄的他有着神奇的经历,并获得了神奇的力量,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困难,降妖除魔无往不利。后来,彝族人民为了纪念蒲莫涅依,缅怀她的功德,希望这个世上出现更多的创造更多的奇迹。因此,在后来彝族人民每年的重要节日火把节,人们都要选出最美丽的彝家姑娘,以表达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最开始的时候,参加选美的姑娘们是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谁最美谁就是美丽女王,而流传至今,选美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么简单的了。选美比赛不只是外貌的表演,也会考验参赛者们的才智和拉票的技巧了,积极参与比赛的人还有丰富的奖品。由此可见,蒲莫涅依这一女性原型对后世彝族人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成为中西方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原型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烙印,是女性主义研究照古通今的一面镜子, 也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指向。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的史诗《支格阿鲁》均取材于神话,通过对这两部史诗中的女性原型进行探究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和希腊民族文化上的异同,也是对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溯源。
在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 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 使中国融入到“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进程, 并逐步开展“东学西渐”的尝试, 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民族才能以更加成熟的眼光去迎接全球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