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庆萍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良方,介绍如下。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重要的12条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头顶中央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鬓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用木梳或骨梳梳头,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按摩或刺激,可祛病强身。
中医认为,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脚上血管丰富,有很多个汗腺、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所以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有增强身体素质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唾液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等,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奢谈。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病象。“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中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搓揉耳朵,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拉耳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按摩双耳,直至发红发热,则更能强身健体,滋养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