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圈圈点点中引导学生阅读

2019-01-13 17:37:22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林木阳
家长 2019年33期
关键词:圈点语境内涵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林木阳

一、自读文本,圈点字词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阅读文本的主体。尤其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体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早已积累了阅读经验和语言知识,打好了自主阅读的基础。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放权,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这里的放权并不仅是全权放权,而是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切身实践中有所收获。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小兴安岭美丽的自然景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场景时,我提出了自读文本的要求,具体要求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用不同的图形勾画出生字词、每一段的关键语句。如此,使学生在动笔的过程中,既能获取基础的语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又能从整体上建立对文本的感知,为深度理解文本做好准备。

二、提出任务,圈点重点

理解字词内涵是以具体的语境为基础的。在自读文本的过程中,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圈圈点点的方式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基础知识,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基础的语言问题,但是因为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寄予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语言教学渗透到语境中,引导学生圈圈点点,自主找出涉及作者创作意图、情感的语句,深入感知文本,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深度理解文本内涵,提升阅读效率。以《军神》为例,在学生自读文本之后,他们找出了生字词,知道这篇文章是在刻画刘伯承将军的英雄形象。既然这篇文章是在写军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军神呢?为什么要将刘伯承将军称作是军神呢?我向学生提出探究任务,驱动学生边阅读文本,边勾画出与任务相关的内容,之后与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交流。在如此圈圈点点的过程中,学生会初步建立对“军神”的认知,有利于接下来深度探究“军神”内涵,体会作者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

三、合作讨论,圈点批注

在经过出自读文本、探究任务这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大部分学生可以获取对文本内容的感性认知。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探寻文本内涵了。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有限,在听讲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引导学生共同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将自身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批注在勾画的内容旁,通过动手操作,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笔记,为课后自主有效复习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在实施圈圈点点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结合具体的语境,为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话中的“不慌不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学生展开积极探究。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我随机选择小组共享讨论成果,并就给出的答案进行点拨或补充。在我补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问题答案记录下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文本,还可以实现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

总之,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圈圈点点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使学生在一次次阅读、圈点中,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理解文本内涵,做好课堂笔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圈点语境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社交媒体受众点赞行为的经济效益——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0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