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陈业军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要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让学生在认识、使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要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空间进行讨论与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顺利地进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亲和力,并且愿意积极地配合教师参与体验式学习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能高效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正视他们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能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水平,采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与策略。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短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在生活当中见到纸质货币的机会相对减少。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人民币面值进行强行记忆,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而无味的。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表演式教学,创设“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使用货币进行“购物”。教师提前带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自行观察,并说出人民币的特点。然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模拟购物过程,在亲身参与与体验中习得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面,教师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拓展教学的内容与素材,升华学生的体验。同时,还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实践与探索。
比如,在教学《千米与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千米”与“吨”的概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亲自去体验下“100米的跑道到底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有多少米?几圈是一千米?”可以让学生试一下“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多千克?”“一个苹果大约有多克?”“自己的体重有多千克?”等。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而具体,也有利于让他们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
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数学这样较为抽象、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进行充分的体验之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并且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