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朋
(石家庄市桥西区四维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开展朗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过程,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而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寻找问题,发展问题,并利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障小学语文教育顺利进行,并为学生今后各个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进行改进,所以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练习,但是教师只是将这一过程作为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而学生真正进行朗读的时间非常少[1]。这样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说明了教师对朗读教学缺少应有的重视,教师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朗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朗读教学的效率无法提高。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总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还有的教师根本不会在课上进行朗读,而是将朗读的部分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朗读问题,而教师缺少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的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朗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朗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朗读教学的方式依然有用,可是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枯燥,时间一久,学生就会失去对朗读教学的兴趣。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只是单纯的完成朗读的任务,只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即可,这样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手段以及方法无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保证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时候,朗读的内容要由少到多的递增,设计出层次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慢慢的适应朗读教学内容的逐渐增多,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教学的内容,达到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可以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根据层次的划分分别进行朗读,并在朗读之后总结出这一层次主要描写了什么,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更好的文章进行了朗读,同时也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学习是学生自身的职责,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能力体现,但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靠自己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他人的帮助。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对于一篇文章,可以安排多个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每个学生只需要负责一小部分的朗读就可以,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开展小学语文朗多教学时,要想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朗多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感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富有情感的去朗读课文。所以,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朗读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让学生带着与作者一样的感情去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小学众多教学科目中十分重要的一科,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加强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发音、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更好地把握课文,保障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成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