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市罗镜镇中心小学 陈红梅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当前的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过于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课后则需要家长的监督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任由他们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将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探索出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懂得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营造出活力四射的课堂氛围,指引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树立他们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引领学生逐步地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主、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指导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无限的愉快、生机和活力,知道小女孩是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清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分段朗读文章,相互纠正读音,各自谈谈阅读后的感受。教师设置问题:“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它们各自的愿望是什么?第五粒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看到开花的豌豆苗,小姑娘有什么表现?如果是你,会怎么想呢?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内容主要写第五粒豆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促使他们在精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总结文章内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则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点评,重点解决学生的疑惑,使学生体验到自主获取知识的乐趣,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不强,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让学生处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转变传统以讲解为主的模式,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让他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例如《精卫填海》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自主识字的任务,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初步体会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教师先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课文,要求他们读准字音,注意阅读的节奏,正确停顿,组织学生合作朗读,把课文读熟,营造了交流学习的氛围,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之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的大致内容,鼓励其他学生补充纠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述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彻底了解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认真地投入阅读中,教师则给予恰当的引导和释疑,使学生深刻地领悟文章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高效的学习技巧,并针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提出改善的意见,优化他们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蟋蟀的住宅》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修建经过,学习文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写作手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图仔细观察蟋蟀住宅的特点,自主阅读文章,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住宅?”培养学生读与思结合的习惯,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住宅的特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的描述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想象一下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在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后,教师可以总结其中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练习,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吸收和消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之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应用所掌握的方法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则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同时肯定学生的成果,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多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挖掘他们潜在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使他们想学、乐学、爱学,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