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孙诗星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统编版教材识字内容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习得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操场上》为例,谈一谈如何在依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用多种识字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升学生识字能力。
统编版教材平均每课要求学生认识9~11个生字,这对低年段学生来说是存在难度的。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有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既有课文单元,也安排了识字单元。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在有趣的课文情境中随文识字,也能够依据汉字规律来集中识字。《操场上》就是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其中一篇。
《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6 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第一行的“打球、拔河、拍皮球”都与手有关,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跳高、跑步、踢足球”都与脚有关,动词都带足字旁。把这些同类型的字集中在一起教学,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记忆,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往往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一规律。本单元的《动物儿歌》则是让学生在朗读儿歌中集中认识“虫字旁”的生字。“语文园地五”的“识字加油站”里,6 个形声字都含有“包”,则是以字族文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识字离不开语言环境,我们要把学文和识字相结合,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有趣的课文无疑给识字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然而,识字单元是否就没有情境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操场上》虽然是集中识字的形式,但生字也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中的。体育活动是学生熟悉的、喜爱的、感兴趣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6 个词语排列成小韵文,既让生字入了情境,也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小韵文之后还有一首小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学生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更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在情境中随文识字,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儿歌节奏轻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形式。将生字编成儿歌,既可开发学生识字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如在教学“跑”字时,笔者就教给学生儿歌:背上小书包,小脚快快跑,上学不迟到。学生在儿歌中记忆了“跑”的字形,也懂得了跑的意思,学习起来轻松有趣。
谜语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可以根据学情需要和汉字特点,自己来创编字谜。如在教学“拍”字时,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来编字谜。学生积极思维,编出了“小手白白的”“一只小白手”之类的谜语。虽然非常简单,也不太生动,但是却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记忆字形。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图片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形象直观,方便记忆。在教学“打”字时,笔者出示了多幅图片,有“打棒垒球、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等。学生在观察图画的时候就能发现,图片里的人在完成“打”这个动作时,都用到了手,所以“打”是“提手旁”的。一张张精彩的图片展示,一个个“打”字的反复出现,让学生图文对照,更牢固地记忆住了字形,理解了偏旁的含义。
图片是比较形象直观的,视频则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动态的画面能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跳高”是低年段学生不太熟悉的一项体育运动,为了让学生了解,笔者播放了一段体育运动员跳高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不仅能了解跳高是一项什么运动,还能直观地看到运动员在跳高时用到了脚部,所以“跳”是“足字旁”的。显然,视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端端正正地坐一节课非常不容易,他们需要合理合法地动一动,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拍”字时,笔者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先让学生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学生都知道要轻轻地拍,否则球就会飞掉。然后再让学生轻轻地拍一拍脑袋、拍一拍肩膀、拍一拍腿、拍一拍桌子,学生在反复的动作中逐渐明白了“拍”不仅需要用到手,还要轻轻的,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
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识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学完了本课的生字词后,笔者设计了“你做我猜”的游戏。教师随机出示6个词语,请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猜,剩下同学做体育运动动作。学生在游戏中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游戏既检测了学生对识字的掌握程度,也能合理地让学生活动活动身体,学生也很感兴趣,效果非常好。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每个汉字都有自身的特点。《学习目标分解与教学》中指出,教师应学习有关文字学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充分了解所教汉字的构字特点即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充分挖掘出汉字的构字理据,把握汉字与事物、事理及儿童认知之间的关联性。
从我们汉字的造字法来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操场上》首先列举了六项体育运动——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记录这六项体育运动的主要动词,其字形有着共同之处:“打、拔、拍”为“扌”,“跳、跑、踢”为“足”,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一方面可以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之处,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另一方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学习目标分解与教学》中指出,教师要依据汉字字理,把字的音、形、义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拔”字时,笔者出示了这个字的图片,是一只手在拔一棵树。然后出示“拔”的古文字,告诉学生“拔”就是用手把物体用力连根拔起,所以拔河一定要用力。接着笔者问学生你拔过什么呢?学生回答拔萝卜、拔草、拔牙等。笔者再适时评价,拔这些物体的时候都要用力,都要连根拔起。最后笔者又依据字形,让学生把“拔”的右边看成是小朋友在拔河,还流了一滴汗呢!这样的形象记忆法,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学生却能牢牢地记住最后一笔“点”,不会再出现漏写点的情况了。
一个生字就是一幅画,虽然有的生字并不是象形字,但我们却能够依据字形来找到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如在教学“操”字时,笔者让学生联系平时做操来联想,做操需要用到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做操还要大家一起喊口令,所以右上是三个“口”字;小朋友做操时站得像小树一样直,所以右下部分是“木”字。这样的记忆方法联系了生字的字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只要看到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做操的动作。此时,这个字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活了起来,仿佛有了生命。学生学会了这样的方法,以后当他遇到记不住的生字时,也会展开联想,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窍门,提升了识字的能力。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教师要依据统编版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研究汉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当学生具有了识字兴趣,便会在各种识字活动中习得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的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