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婧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7)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和更新换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越来越受 到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关注,当前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培训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唯一出路。
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要想改变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理念, 最终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非常复杂,个体要求成为主流。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遍使得之前单纯的奉献精神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讲求高效务实的内在需要。一部分学生渴望积极融入社会,另一部分学生则追求自我。总之,大学生整体价值评价标准已经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思想观念更加包容、更加开放。
当前大学生鲜明的个性是整个群体的真实写照。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也迫切想要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发展综合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现状。因此,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应该局限于某一学生个体,应该关注的是整体学生,关注其发展潜力,促进其综合发展。
高校是中国当前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良好德育教育、培养良好品质的主战场。但是,由于缺少理论经验指导,加之在个性化培养过程中部分改革措施矫枉过正,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存在重大问题。
当前,这是个性化培养的方针,需要多层次的关注。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之中,有五大观念需要注意。这五大观念是深化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综合发展。实际经验已经证明,创新人才必须坚 持全面发展观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年龄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其所在群体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综合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自然四大领域和谐发展。
2.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脑海之中牢牢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观念, 让其明白成才并不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引导学生抓住机遇,提升其自信心,敢于突破束缚和阻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将转变人才观念,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搭建舞台,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将其潜能最大化发挥,以助其成才。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物质生活的持续改善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充电”的时间也越来越 多。终身学习是当前社会成员个体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和实现自我价值发展的新型学习理念。经济社 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拋弃。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校倡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建立新型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保证每个学生优势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想要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以下两个领域着手,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整个社会都必须关注人才成长,将发挥人才重要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针对传统教 育模式的“1刀划”弊端,高校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设计能够帮助 其成才的具体计划、目标,并严格监督其成长过程,帮助其在发展个性特点、开发优势潜能的基础之上能 够健康、全面成长。
2.理论联系实际。传统教育模式中,“教”与“学”、“学”与“练”、“练”与“做”等方面完全脱节。因此,在今后 长时间段内,高校教育教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结合,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联系到理论实践之中,让学生 了解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_方面提升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更能帮助其升华课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模式的封闭和保守,使得当前社会之中“高分低能”现象倍出。因此,以实践为核心,将创新能力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十分必要。
1.优化课程体系。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在很多高校都实行学分制,课程体系也分为专业课、 公共课和选修课。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学校的公共课过多,导致其专业课程只能在高年级进行学习,1方 面浪费学生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毕业实践过多导致专业课效果变差。
2.教与学相互结合。传统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仅仅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其实,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高校应该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学学生怎样学习,如何思考。学生则应该把握教学过程,与教师进行互动,针对教师教学内容提出自己意见。另外,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面,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则可给予其充分肯定。
综合下来,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