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云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太源乡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503)
引言:语文学科在学生基础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其他学科奠定文化基础,所以这么看来语文学科是十分有特色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并且十分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并且明白自己应该做的,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阅读,开心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见识和视野,并且同时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同时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质。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学生打开文学世界的大门,所以在此之前学生多半对一些人文文化和有关知识没有了解,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很难理解书籍的有关内容,有的是所学汉字有限,不明白一些字的意思,有的是句式语法结构复杂导致学生不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取巧阅读,用最为正确的阅读方法,使用最为正确的阅读技巧阅读文章【1】。并且教师还需要明白不同阶段的学生最为需要的是什么方面的知识,从而选择性阅读相关书籍,而不是一股脑阅读所以的书籍,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增加学生负担,让学生总有疲倦感从而不喜欢学习,甚至有可能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合理规划学生阅读氛围,让学生有效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先行浏览一遍书籍的内容,从而对于文章讲的事情心知肚明,然后自行判断这本书籍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正面的作用,或者教师自行挑选合适的片段让学生采取片段式阅读,这样就不会错过书籍的精华,并且对于书籍的知识还有这自己的认知和体会。并且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整理书籍的大概意思,有关人物的性格还有作者的思路,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还需要学生书写阅读笔记,对于文章的一些精华句子和有意义的片段进行记录,由学生自己标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或教师对其做出注解,从而达到学生高效阅读的效果。并且在学生在自己做读书笔记时,往往会自己产生自豪感,为了达到这点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书写规范,只有这样读书笔记才有价值有意义,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把读书笔记和书籍放在一起珍藏,学生能够时不时拿出来出现读一遍再增添佳句或者备注,还对以前的所记所想有着新的理解,这样能够达到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阅读资源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总结,并且将这些学生可读的书籍先行阅读一般,融会贯通,这样就能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讲授时思路就会进一步提升,自己想的更明白,学生才能学的更好。教师在这一阶段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从而完成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每一份教学资源都不被浪费【2】。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篇诗文的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诗文的大致意识,还需要结合生活,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体会这篇诗文的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诗文的阅读资源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还可以搜索相关历史故事的小视频投放给学生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并且能够跟着录音资源声情并茂的阅读,字正腔圆的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走进作者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十分活泼,常常静不下心来进行文章的阅读或者相关学习。所以教师就应该投其所好,组织与阅读相关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阅读,学习知识,用这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往往能够达到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师应该明白这种活动的意义,就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将学生向这方面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明确阅读的书籍后应该制造一系列的读书周边,可以将名句佳句或者生动有趣的片段打印出来并制作成比较有趣的卡片,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从而让学生在零碎的时间进行书籍的阅读,并且这时学生的状态更加轻松,对事情的专注度也会更高,所以便能达到更加高效的阅读效果。不仅要这样,教师还组织各种各样的与阅读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总结: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素质就是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不仅让学生读好书,还要学生爱好读书,为日后的各方面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