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发兰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朱家场镇中心完小,贵州 铜仁 554000)
语言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语境或文化环境中,对英语学习而言,不仅是要学习其单词和语法,更要学习其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习惯。唯有如此,才能学好英语,才能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才能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究其本质而言,语言其实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不仅具有文化的共性,还受文化的影响。每一个民族都有专属的语言,而我们可透过语言窥视该民族的文化内容,从而了解该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等。而为了能更直接、更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就需要拥有与其顺利交流的能力,即加强语言的学习,做到能准确熟练的使用该民族的语言。对英语学习来说,要想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以文化导入入手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对英语有更深入、更准确的了解,并明白学习英语的用处,如此小学生才会积极学习英语。
语言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它是由句子构成,主要包括了语法、语意和语用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来讲,语言的使用是在一定特定情境下发挥出来的,并且在不同的蕴含意义下语言的作用也不同,尤其是语意,即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情形、不同句子下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完全不同。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在英语的基础学习中有一定困难,比如:常常将母语和英语语法搞混淆,或是用母语思维来理解英语,造成了张冠李戴的情况。比如,在中国“狗”这一词,在中国文化下多为贬义,但在西方文化中,“dog”表示人类忠诚的朋友,多为褒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学习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在英语文本的选择上也越来越注重故事为本,且多为生动形象、趣味十足的故事,并蕴含丰富的文化色彩。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就要注重对这些文本的运用,深入分析文本蕴含的文化知识,并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比如,在教学湘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 This is my family时,学生们可能会对课文中的人名产生疑惑“为什么他们的爷爷、堂兄、爸爸的名字多是一样的呢?”对此,教师可给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长辈或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常常会以长辈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了解到这一文化后,学生恍然大悟。而为使学生深刻认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渗透中国文化中,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取名不能与长辈同名的文化知识。此外,在课本中还会涉及到许多的西方节日,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化的理解,教师可在对应的节日开展相应的节日活动,如感恩节,让学生制作感恩贺卡给父母或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并分享彼此值得感恩的故事;万圣节时,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南瓜灯,让学生感受西方鬼节与中国鬼节的区别。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成是重要的资源,对教师而言来说就要善于抓住这类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给学生渗透文化。比如,在教学“Mr”“Miss”“Mrs”这三个单词时,教师除了正常讲解三个词的释义,还应当给学生仔细分析三个词语的区别。在教师讲解完后,可能还有部分学生对“Mr”的用法有疑问,于是问道:“老师,既然“Miss”指的是未婚女士,“Mrs”指的是已婚女士,那么“Mr”指的是已婚还是未婚?或有其他意思?教师回答道:“Mr指的是男士,可以是已婚,也可以是未婚。”这时学生又继续问道:“为什么“Mr”不能直接看出是已婚还是未婚呢?”这时,教师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其实在西方世界,有很多女士对“Miss”“Mrs”这两个称呼有很大的异议,为此她们还自己发明了表示“女士”且看不出是否已婚的词“Ms”,接着就可继续给学生讲解“Miss”与“Ms”两个词的读音。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对西方文化中的男女称谓也有了一定认识。而为了拓展学生认识,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中称谓的了解,教师还可给学生阅读关于姓名的文章,让学生弄清楚“first name”“second name”“family name”的概念。
在小学开展英语教学不但给学生增添了另一种全新语言体验,而且也给学生带来了鲜活的异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先天缺失,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仅仅停留在“耳听”的层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大胆地体验英语,感受英语文化,才可获得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化。为此,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文化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动起来,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 This is not my food时,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延申中西方用餐文化的讲解。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将教室一分为二,一半简单布置为西餐厅的环境,然后桌上摆上鲜花,西餐餐具;另一半则布置成中餐用餐环境,摆上碗筷。接着,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将学生平均分配到两个就餐环境中,然后让学生开始用餐;然后,在用餐过程中,给学生分别讲解西餐用餐时的基本礼仪,如刀叉的用法,就餐时应说什么等;讲解中餐的用餐礼仪,如座位怎么做,筷子的用法等。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和体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更加真切,理解也更加透彻。
基于上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分析来看,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短暂、快速的事情,需要教师的长期渗透和不断积累。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入理解,并基于教材延申课外知识,加强学生的体验,以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提高文化意识。